今天早上,在送孩子去幼儿园后,自己照常边开车去上班边听李松蔚老师的心理学课程,与以往很认真的状态不同,我今天感觉总是精力不集中,心里很压抑好像有很多垃圾压在我的心头。
我突然想到了很多,是不是不应该继续在这份工作里消耗自己,又想到离开这里去别的大厂难道就舒服吗,想到明年到了35岁后选择更少的困境,想到自己最近都没有动力和目标…
而这些问题其实很早就已经反复的讨论过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当下留下是最好的选择,那为什么突然会有这么多负面的情绪来袭扰我。
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决定把我所有的担心写下来:
“感觉不太好,脑子有点乱,像有一坨垃圾没有倒干净,经过一段时间松弛的生活,逐渐感觉到了无聊,每天不认真的工作混日子,把事情拖到不能拖为止,心里总是怕干完了就没事做了一样。
对于自己的提升和学习还有分享突然失去了动力,我想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停止的,好像是孩子暑假之后。
今天早上突然有点点的感觉,觉得不太舒适了,要么就找个让我有动力工作的环境,要么自己找些有动力做的事儿
今天还有个难受的点,是遇到了我觉得困难的事情,有点畏难情绪,因为不好的结果可能性很大,或者被拒绝,或者一无所获,心里是有点恐惧的,但是仔细想想,最差的结果是什么
那就是每个业务方都说暂时没有需要技术支持的方面,或者现在都还没有明年的具体规划;我就按照这个结果汇报,老板会觉得我收集需求的能力有问题,可能会对明年POP这块的研发投入更加减少,可能我这个岗位会被拿掉,这么想想好像无非就是大家很失望,然后把我裁掉拿钱走人,好像也没啥大不了的
既然拿钱走人我都不怕,那这个事有什么可怕的呢
这里面就是用到刚学到的二分法,识别这件事情中我能做的,和我控制不了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制定一个执行办法,按照计划来执行;我做不了的,就是各方的反馈情况
我觉得我得卸下身上的枷锁,不应该认为如果业务提不出未来需要技术支撑的方向,就是我的问题,不用刻意非要做什么
我突然想到,可能还是有些事情可以做,比如做一些数据分析,包括大盘数据、平台罚款数据、短视频数据、履约时效数据等,不要害怕数据不好,不要怪自己,识别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写完这段文字,我突然觉得自己心理没有那么堵了,我发现这个“控制二分法”是真的可以帮助到我,我也希望通过记录和分享能够帮助到同样难过和纠结的你。
那么来讲讲这个“控制二分法”:
这个心理方法是我从陈海贤老师的《了不起-的我》这本书上学习来的,书中的原话是“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当我们面临一些未知的挑战时,我们往往会受到隐性心里的影响去识别风险,从而引发恐惧失败和害怕的心理,而可能正是因为害怕失败所以阻碍了我们行动的步伐,就会表现出拖延和消极的情绪。
还记得有一次跟朋友聊到考研,她当时因为害怕自己考不上经常失落甚至大哭,情绪一度崩溃,后来是她们学校的一位心理老师救了她,告诉她她已经做得很好了,真心鼓励她,让她对自己有信心,把注意力放在每天的学习中,尽人事听天命,努力就好不给自己留遗憾,至于结果不要过度关注顺其自然,结果她真的迈过了那道坎,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所以,在遇到结果未知的挑战时,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步骤来做自我调节:
1、首先要识别自己的情绪,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观察自己,告诉自己害怕和恐惧是正常的;
2、其次,分析自己担心的最坏的结果如果发生会带来什么后果,可能在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后果也许没那么严重
3、再次,静下来识别在这个任务中,哪些是我能控制的,哪些是我所不能控制的因素。
4、接下来,就是针对我所能控制的去制定计划、付出实践。**
相信经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对当下的行动和最差的结果都有了一定的控制感,进而更能帮我们聚焦于行动,从而增加成功的概率。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只有不断的学习疗愈自己的方法,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