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之《胡立根——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
【第二课】厚德载物:中华文化深沉敦厚的内在动因
厚德载物:好的品质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也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语出《周易·坤卦·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本章举例了三个厚德载物的典范:西周君主重德亲民,春秋官员挽救德政,孔圣儒家崇德修身。
第一子目讲的是西周君主重德亲民。从郭沫若对“德”字的解释引入话题,说:“‘德’字照字面上看来是从徝(zhí,古直字)从心,意思是把心思放端正,便是《大学》上所说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然后说到西周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德治,他们治国的基本思想是“民为邦本”“敬天为民”。“德,国家之基”如果说君主是舟,那么百姓就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二子目就讲到春秋的官员。这里提到一个“周郑交质”的故事,指出,国与国之应该坦诚相见,以忠信立国。还举例了“卫庄公娶于齐”、“臧哀伯谏纳郜鼎”、“子产告范宣子轻币”等故事,来说明厚德载物的重要性,正如子产之言:“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第三子目讲的是孔圣儒家。我们在第一章就讲过孔子,他身上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里又讲述他崇德修身的高尚品德。他曾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的道德理论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做人“以德为先”,强调君子怀德,见贤思齐;他担忧“德之不修”,“不善不能改”。二是“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包含两点”,一方面是正人先正己,另一方面是对百姓的教化,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不过在为政以德的“表率”与“教化”两者中,孔子尤其重视前者,对从政者提出了很高的道德要求。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作为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当弘扬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葆时代的先进性。
202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