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聊草地看了一部分电子版,很受启发,就趁着双十一入了纸质书,打算好好读一下。
今天重温了前两章,还是很受启发。我哥说看不进去,大概是因为当时我在旁边看《奇葩说》吵到他了哈哈哈~希望他哪天收拾好心情重新翻一下这本书,因为内容真的很扎心。这样的毒鸡汤,必须要一起分享哈哈。
回到正题,今天读的内容主要讨论了一个话题: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我之前的看法是:我们的不幸大多是自己价值观的问题,但大环境还是有很重要的影响。最大的影响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被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文化、社会和家庭所影响。一个人,想要突破时代和文化的局限性是很困难的。
现在我仍然保持这样的想法,但对“改变”多了一点信心和勇气。
书里对愤怒的解读尤其打动我。
说愤怒是我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而非什么人类无法控制的条件反射。对我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我们可以在和家人吵架的过程中,瞬间变脸,态度友好地接听领导或者朋友的电话。
很多时候我们生气,是感觉讲道理太麻烦,所以享用更快捷的方式使对方屈服。就像我和父母说话经常不耐烦地大吼大叫,真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嫌和他们解释这个东西太麻烦,想通过表现出愤怒的方式赶快从中抽身。我想,这和父母有些时候吼小孩可能是同一个原因。比如说看到小孩衣服脏了,马上联想到自己要洗衣服太烦了,所以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希望小孩下次不要这样做。
更可怕的是,有时候我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假装愤怒,不久之后就会真的生气起来。就像我明明有时候是为了吓唬学生而假装严肃,但说着说着就真的觉得非常生气。可见大脑确实是会不停地为我们的目的找借口,为我们自己的行为辩护,让它合理化。哪怕是生气这样的情绪,我们也有很多理由要讲。总之不愿相信是自己控制不好脾气,而觉得别人做了这样的事情,生气是理所应当的。
和生气一样,我们很多负面的状态,也是自己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选择的结构。很多人都是每天想着改变,但从来不行动。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内心深处对改变的渴望小于对安于现状的舒适的喜欢。所以就用:要是怎么怎么样就好了这样的理由来安慰自己。
就像我经常想,等我有时间,我就要怎么怎么样。不是说我真的有多忙,只是我为不想改变而找出来的借口。我们想要改变,又害怕改变,所以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我们因为害怕改变之后效果不如预想中好,干脆就不改变,让自己活得心安理得一点。因为没有做,就可以说:我只是没时间做,要是我做了,就会怎么怎么样。这完全是一种借口,就像怕输而不参加比赛,完全是自欺欺人。
书里建议我们:就算知道会输,也要去参加,因为这样或许能够有所进步,就算没有进步,也可以知道自己不适合这个,趁早做其他的,总之不会一直停留在原地。
反思下来,我自己也有这种情况,怕做不好,干脆就不开始,还安慰自己,之所以还是现在这样,是因为我没时间、没机会做这件事。所以改变,真的很需要勇气。怪不得这本书名字里要强调勇气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