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介绍知识---讲授,是一种常规的课堂形式。这就是直接教学或显性教学。又有人称之为主动教学(高水平教师的讲解、演示和与学生互动为特征的教学)。由于直接教学源于一种特殊的研究取向,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只适用于某些特殊环境。直接教学法一般适用于教授基本技能,这些基本技能拥有清晰的知识结构或核心技术,比如,科学事实、数学计算方法、阅读词汇或者语法规则,这些教学任务相对清晰,拥有既定步骤,同时能够通过测验进行评价。直接教学方法拥有如下特征:第一,教师拥有高效的课堂管理能力,学生出现干扰行为的频率很低;第二,教师非常关注教学,同时能够有效运用时间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第三,教师确信,如果学生选择了适当的任务,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学科信息和问题解决策略,教师能够不断辨别出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习困难,同时通过辅导对学生提供有效帮助,那么,大量学生就能取得学业进步。第四,教师在教室里轻快的走动以及拥有一个温馨可接受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怎么样利用直接教学法将教学主题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
基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提炼了六个教学事项,作为基本技能教学的核查表或框架。第一,回顾和检查前一天的工作。第二,呈现新材料;第三,提供有指导的练习;第四,根据学生回答给予反馈和纠正;第五,提供独立的练习机会。第六,为了巩固练习,需要进行周复习和月复习。经常进行小测试,对学生在测试中不会的问题重新讲授。
先行组织者:在课堂实践中,直接教学法经常会以一个先行组织者作为开始。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对后面所有将要涵盖的信息的介绍性说明。一般而言,先行组织者有三个作用:直接告诉你在后文材料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它表现了后文所有材料之间的关系;提示你已经拥有的与本节主题相关的信息。它有两种类型,比较性组织者、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会激活现有图式,它提醒你,你对此已有所知,只是不知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陈述性组织者通过向学生提供新信息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研究发现,当学生对学习材料不熟悉,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时候,先行组织者确实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先行组织者发挥作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先行组织者能够被学生理解;第二,先行组织者应该起到组织的作用。
结构良好的讲述、清晰的解说、先行组织者的运用、解释性联结的建立和适时复习,均能帮助所有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如果这些方法运用恰当,一堂直接教学的课程就能够成为学生建构个人知识体系的资源。事实上,所有科目都需要直接教学。有研究表明,教师陈述的时间一般占到整个课堂时间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一般而言,教师陈述这种方式在以下情境中比较有效:学生人数较多,同时需要在短时间内讲授大量材料;介绍新主题,介绍信息背景;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比较适合于低级目标。如果教师陈述过多,可能会发现一些学生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给学生增加了过多的认知负荷,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脚本式合作是指,将主动学习融入教师讲课中的一种方式,在教师陈述的过程中,适时组织学生两两配对讨论,其中一个学生做总结,另外一个学生对总结进行评论,在下一次练习中,两名学生角色互换。
提问和讨论式教学,就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形式。教师的提问往往是围绕学科的学习框架进行的。这种基于教师观点的提问模式,包括发起(教师问问题)、反应(学生回答问题)、评价/反馈(表扬、纠正、探寻、拓展等)等环节,有时被称作提问---回答---评价模式(IRE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就是提问,有效的提问技巧可能是教师上课时做有用的工具之一。当今,学习技巧的关键之一就是要保持学生的高认知卷入---这是提问策略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回忆。他可以发现个人的知识缺陷,能够激发好奇心,唤起学生的长期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发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有很多种,一种是按照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一种是将问题划分为只有一个答案的聚合性问题和有多种答案的发散性问题。对具体事实的提问都是聚合性问题。基于某种观点或假设的问题都是发散性问题。虽然各种类型的问题都可能是有效的,但不同模式的问题对特定类型学生的作用却不相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最好的问题就就是简单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需要在不同目标层次上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提供更多批判性的反馈。无论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如何,所有学生都应该尝试去回答那些引发人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经典研究显示,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前的等待时间只有1秒,教师提问后,应该学会在学生回答之前停顿至少3--5秒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更多的思考,才会有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提问过程,并自愿进行恰当地回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答案中包含的分析、综合、推断、估计等高级思维过程将会有所增加,并且回答问题时更加自信。
怎么选择学生回答问题呢?如果只叫举手的学生,你肯能会错误地认为所有学生都理解了材料。举手的学生几乎每次都举手;一种方法是随机抽取学生。一种是按照一定的循序提问学生。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在大多数教室中,50%的反馈都是“好的”、“嗯”。是否能够建构一个模型来帮助教师对回答进行有效的反馈?这个模型应该包括三个反馈性问题:“我要去哪里?”“我应该怎么去?”“下一站是哪里?”。反馈在四个水平上的关注点:任务、过程、自我调节、自我反馈。任务性反馈:你需要更多地关注。。。;过程性反馈:如果你运用我们先前讲到的策略,这一内容可能更好的理解。自我调节性反馈:你已经知道了。。。的关键特征,检查一下你的。。。,是否很好的融入了这些特点?关于自我的反馈: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回答,很好。过程性反馈和自我调节的反馈是最有力的反馈方式,这两种方式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学习材料,便于学生学习的自我指导。
小组讨论有很多优点,小组讨论提供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并学会容忍不同观点;提供机会让学生询问对方的观点,检验自己的思想,关注个人兴趣,通过扮演组长的角色来体验责任感。通过共同思考,相互挑战,提出各种可能性解释并对每种解释进行评价的方式,学生有可能真正理解相关概念。小组讨论也有缺点:这种讨论具有不可预测性、容易跑题,并可能偏离到不重要的问题上去。小组讨论是有效的学习工具吗?让学生多发言并不必然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推理或论证技能的发展。讨论对那些阅读理解能力低的学生更有效。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去发言,并不足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它仅仅是此过程中的一步。
让教学适合目标:在关于教学方法的所有争论中,我们需要记住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学生应该学习什么?什么是值得学生学习的?直接教学法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目前仍然没有公认的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生需求,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直接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成就测试上取得更好的分数,但开放的、非正式的教学方法诸如发现学习或探究学习,与评估创造性、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成绩相关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