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宝贝有点调皮,我训了她,朋友发给我这样一段话:
心理学家曾奇峰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家庭中,大都存在一种“功利化的关系”。
父母爱孩子,往往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看“你有什么值得我去爱的地方”。比如说,必须学习好我才爱你、必须有所成就我才爱你。有条件的爱,反映在亲情之间,何其可悲。
偏爱确实普遍存在。只是,长期偏爱某一个,忽视另一个,就是病态。某一个人的快乐,永远建立在另一个人的噩梦之上。《家有儿女》里的刘星,曾让无数人看到自己的影子。研究证实,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疏离关系,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至少11种负面影响。种种不良习惯,在那些被忽略的孩子身上发生的可能性,是被偏爱一方的两倍还多。长期被偏爱、甚至溺爱的那个,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
或许我们真的不是那么爱孩子,对不起宝贝!我们作为你的长辈,高兴了宠你,不高兴了训你,其实都不是你的错,妈妈以后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