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子认为,五十而知天命。
人,只有到了五十岁左右,才能知道什么是“天命”。一切,都是岁月磨砺下的经历,一切,都是时光给我们的顿悟。
何为“天命”?其实,我们没必要把它想得过分复杂。所谓的“天命”,不过是你知道什么事儿该做,什么事儿不该做,以及洞悉这世间的本质罢了。
曾国藩在47岁的时候,突然有所顿悟,便给曾国荃写了一封信。当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
曾国藩早年的时候,并不相信什么天命,只认为人能够改变现实,甚至可以超越现实。只不过,当他人到中年,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以及挫折之后,他也就看透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着他的使命。如果人之使命能够符合世事的潮流,那他终究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反之,他只能一无所得,落得无奈的下场。
人,或许会在“无止境”的经历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人到五十的你我,会遇到这四大天命,愿你能够领悟。
02
人到五十的天命,一切“三七分”。
赵翼在《论诗》中写道:“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年少之时,我们总是做不好某些事儿,那我们就认为自己不够努力。等老了才明白,一切都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三分人事,七分天命。
其实,赵翼所言的“三分人事七分天”和上文曾国藩所说的“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大同小异。这,是普通人所无法改变的现实。
只不过,这样的说法还是夸张了一点,其实“七分人事三分天”最好。因为人力,终究占了一定的比例。而实际上,结果的决定权,依旧在命运及上天手上。
当人到了五十岁之后,我们就不要为了某些事儿而过分执着了。要知道,你能吃多少饭,享受到多少福气,都是命运注定好的。
我们所能做到的,便是以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尽量做到“七分人事”,以求换来更好的结果。相信最好的安排,相信天道酬勤,这才是积极的观念。
03
人到五十的天命,“放开”一切执念。
所谓“若不别开终是苦,各自捺住既成名。”
你放不下,撇不开,那你终究会活得无限痛苦。反之,你张开了双手,撇开了不必要的一切,那你终究能够有所成就。
人,只要能做到“放下”,那就很了不起了。
刘欢在《从头再来》中唱道:“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我们所看到的,是这世间的成败得失,是这一世的荣辱取舍。其实,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大江东去,到头来都不过是一场空罢了。
每当我望着苍天时,我都在想,千百年来,这苍天并没有任何变化,反而是人类,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归去了一代又一代。
一切,都没必要太执着,当你抬头仰望宇宙时,相信一切的感慨都会油然而生。
04
人到五十的天命,“干净”一辈子。
有名人说过,人生在世,须如豆腐,方正洁白,可荤可素。
一块普普通通的豆腐,方方正正,同时也保持着它的洁净。就是这般被人瞧不起的食材,竟然能混迹到不同的菜式当中,大放异彩。
人,未尝不是一块豆腐。只不过,我们都不愿意自己成为豆腐,都希望自己成为山珍海味,成为奢华的燕窝鲍鱼。
可是,这真的有必要吗?
首先,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山珍海味”一般的人生。其次,过分奢华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有价值的东西。有些时候,洁白的豆腐,才是一种人生的追求。
做人干干净净,有品有德,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中间不愧于父母亲人,那我们的人生不就圆满了吗?
人生下半场,拼的不是多有钱,多奢华,而是要拼“干净”的品德。这,才是做人的本质。
05
人到五十的天命,顺从自己的“因果”。
人来因果来,人去已过往。此生无可避,皆在因果中。
任你是大富豪,有权人,也无法逃避因果。因为这世间的因果规律一直在运行,所以你我只能在因果中沉沦起伏。
一生积善行德的人,看似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但别人一生顺遂,安稳到老。这就是别人积善行德的福气。
一生坏事做尽的人,看似大富大贵,有钱有势,但他后半生会怎样,其实没有人知道。或许因犯法入大牢,或许因儿孙败家而家财散尽。这,很难说。
人到五十,要好好地修养自己的品德。人,只求个“心安理得”罢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道德,那就可以了。
所谓的追求,都是虚幻,只有人的“良心”,才会相伴我们一生。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