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曾说:“如果痛苦,只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
很多时候,我们痛苦的根源不是别人,而是那个过于敏感的自己。
《红楼梦》里的秦可卿长得美情商高,堪称人气女王。可婆婆尤氏却说她“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她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
如此优秀的人,却因为心思太重,听到一点闲话就劳心伤神,最后重病缠身,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
过于敏感的人,看似精明,实则是活得不够明白。他们喜欢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方寸大乱。
而那些活得好的人,并非有多么聪明,只是他们对外界的刺激比较“迟钝”,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更是提出了“钝感力”的概念:如果你觉得聪明太累,不妨试着“迟钝”一点。
所谓“钝感力”,有这五项铁律: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简而言之,就是把不快当成垃圾扔掉,把别人的评价当成白开水一样喝掉,然后自己该干嘛就干嘛。
同事老王就是个有点“迟钝”的人,他脾气特好,总是乐呵呵的。
有次大家挨了领导的训,其他人都垂头丧气,只有他面不改色地改方案;
出去谈业务,有客户说话不太礼貌,他却若无其事地继续跟人家核对细节;
前几天跟我们一块出去喝酒,喝到一半他老婆打电话过来骂了他一顿,让他赶紧回家,他也不生气,一边笑嘻嘻地哄老婆,一边收拾东西往家里赶。
有时我也会问他:“别人的话说得那么难听,你就一点也不生气?”
老王抿嘴一乐:“人家的话本来就说得难听,你还要记在心坎里,这不是给自己添堵么?别把它当回事,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行了。”
那些别人难以接受的事,在老王面前,却像衣服上的灰,轻轻一抖就没了。
事其实还是那些事,只是每个人看待的角度不同罢了。
有的人耿耿于怀,有的人却熟视无睹;有的人当成命运大事不知所措,有的人当成芝麻小事不值一提。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不妨迟钝一点,很多东西对你来说也就无关痛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