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此话真是很令人心惊胆战!你有没有想过,家里养只小猫小狗,养点花草,都要买本书研究一下,或者向专家请教。可我们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却一直把他们当小白鼠,给第一次当父母的我们“练练手”,多可怕!会生不会养、会养不会教,我们不就是凭着本能在当父母吗,说大多数父母都是 “文盲级父母” ,不懂当父母的技术、艺术, 真不为过。
“无知” 的家长,是造成很多社会矛盾的根源,“无知”的家庭教育,更是编写很多人生悲剧的罪魁。
可是,这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自古以来不都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就像老屋的屋顶,瓦片压瓦片,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在这种模式里延续生命。
放眼望去,城市的角角落落,早已被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占领,从婴儿游泳馆,到一对一高中辅导,却独独没有哪块招牌醒目地标示着: XXX家长培训学校。
每个人出了象牙塔,进入社会跌打滚爬、摸索长大。工作、成家是头一回,为人父母那更是从 “小白” 做起。哪怕人到中年略有人生经验,面对青春儿女的人生志向、恋爱嫁娶,还不是无法掌控无能为力!
据说年青人要当警察,必须经过严格的体检、心理测试,通过后再安排一年左右培训,才能正式上岗。但是从来没有制度规定, 成年人要成为父母前,要通过身体器官功能、精神疾病的筛查和心理测试,通过准入制度后再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才发给“准生证”,然后才可以 “造人” 。
实际上, 当然没有这种类似 “反人类” 的做法, 所以从老祖宗开始,多少 “文盲级父母”、甚至心理不健康的人当了父母,成为产生问题下一代的源头。窃以为,原生家庭是造就一个人长大后的幸福指数、遇挫能力的基石,基础不好,长大后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COVER?!
那该怎么办呢?
首先,年轻人还是要等到成熟些再成家、生儿育女。
自己还都是孩子,缺乏自控力,怎么当父母呢? 特别是大多数家庭的独生子女虽已成年,但始终在巨婴国内徘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四周围已经升级为爷爷奶奶的父母,要养儿女还要养孙辈的现象不少。所以,寄希望于年轻人年龄大些,在社会的熔炉中淬火重生后心智成熟些,再来当父母,大概可以减少些延误儿女、耽误子孙后代。
其次,一定要意识到,学习怎样当父母,是为人父母的必要功课。
以前,父母可以依仗着自己是做老子的,要求子女好学上进,子女不敢不听。现在不同了,如果做父母的不学习、不跟上时代热点,那么即使跟刚上小学的幼儿交流都可能存在障碍,更别提什么与时俱进、给孩子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人生指导了。
一个例子,热剧《我的前半生》里,子君因为把儿子说的角膜理解为“脚膜”而在丈夫、儿子心里LOW了几个级别,虽然这个剧情有点夸张。不仅生活常识类问题,还有社会时事、公众热点,你可能都需要关注,努力成为孩子的 “百度” 机。要知道,如果你经常嗯啊半天说不清楚,那以后孩子就自动问度娘,是不来烦你了,但你也失去了和孩子交流并乘机播撒你的理念的机会了。
第三,关键不是养人,而是养 “心”,从童年开始把孩子的心养得“壮实”以至完全能自产幸福。
把孩子从那么小的婴儿养到1米7、8的成年人,虽说也不容易,但这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无论贫富,当家长的都希望孩子一生过得幸福。可哪一位家长能保证,即便自己给孩子留好几辈子也吃喝不完的资产,孩子就一定能过得幸福?如果孩子长大后,或攀爬到山顶或掉在低谷,都是发疯失控的状态,这显然不会幸福愉快。
在养育孩子的这十几年里,家长往孩子的心田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以及所营造的家庭生活,能不能让孩子长成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在他所遇到的人生里,内心强大、不依赖任何人、不受物质的辖制,随时随在都能有幸福感快乐感,这还是需要家长的智慧和技巧的,别以为靠着生来的本能如同母猪养猪仔就可以。
获取智慧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书本,读书不是少数精英分子的专利,只要当父母的愿意付上时间和思考。多少前人父母养儿育女的智慧,只要你识字,都可一一读来,融会贯通,成为你教养儿女的利器。
最近在樊登读书会听到几本很好的书:
等等,还有很多。
听说过什么叫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吗?
知道你平时一贯的教育方式只是在跟孩子划清界线吗?
知不知道无意中你给孩子设定了一个黑暗的童年回忆?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真愿你们不是把孩子往培训班又送又接的,就认为自己已经尽了责任,然后就开始玩手机了!静下心来,读读教育类书籍吧,哪怕一本书只是用到了一个对孩子将来能产生幸福的细节方法,那就是真正的爱孩子了!
(由 “像一棵开花的树” 原创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