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天气变化复杂,夏秋之际常下冰雹,防不胜防。家乡有一个讲究,正月米汤里不放豆子。据说放了豆子会遭冰雹的。
家乡父老对老天爷格外虔诚,正月把小米泡湿碾成面喝茶(小米面糊),按祖辈传下来的方式,谨慎小心地过日子,仍时不时遭雹伤,老天爷真无情。
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冰雹,是四十多年前的夏天,我家搬到新院子。那天表姑来庆贺乔迁之喜,我妈按家乡风俗做了鸡蛋拌汤。外面下着雨,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吃得热淌淌。
孩提时代,生活的苦难都让父母担了,我们也知道生活不易,却没有深刻的了解。大雨冲不走搬家的喜悦。吃完饭,我跑到院子捡冰雹玩,一点也没感到害怕和担忧。
院子里铺了一层雪白的冰雹,我用手抱住头从柴垛附近捡了几粒回家。没有人告诉我,一场冰雹对农家的摧残。冰雹拿到手里凉丝丝,含在嘴里淡淡的甜甜的,我很知足。
今天老天爷下了本年度最厉害的冰雹,我的心里深感不安,不由得替家乡父老发熬煎。一年努力的心血白费了,他们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呀!
冰雹太过分了,迟不下早不下,秋收前下到了黄土高原上,把一年的血汗钱打没了。白花花的冰雹铺了一地,急得人能哭下来。
朋友圈有图片有视频触目惊心。天空中叮叮咣咣往下打石头一样硬的冰雹圪蛋,地上瞬间就积了厚厚一层。
有一个视频,密集的冰雹把院子里的蓝色塑料棚打成碗口大的窟窿。破塑料在风中飞舞, 像极了可恶的妖怪。
我家乡的苹果驰名中外,绝大多数农民经营果园。苹果是主业,近期到了采收期。虽然我的父母没有果园,我还是很牵扯果园。
我给老家的四爸打了电话,他说我们村子大面积遭灾。他家的苹果刚去掉外袋,全被冰雹打烂了,没有商品果。
我知道,农民经济紧张,加上规避风险的意识不强,很少有人给果园投农业险。产业链如此单一,接下来该怎么办?
打烂的苹果如果不及时采摘处理就坏了。工价高采摘成本不低,采摘回来只能做果醋原料,成本肯定回不来了。
感觉到气象预测已经很先进了,这次冰雹为什么没有预测出来?下冰雹前为什么没有防护措施?
二十一世纪了,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农业生产依然靠天吃饭,农民兄弟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