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
豆瓣评分:9分 作者:尹建莉
这本书是一位妈妈推荐给我的,开始只是随手翻了一下,题目也让人有了想法,为什么是好妈妈?不是好爸爸和好妈妈?不是好家长?在孩子上学后遇到了一些问题,让我再次的想到了这本书,带着问题又重新翻开它。
01 要不要上大大班(学前班)
小宝8月生的,满6岁可以上小学了,很多妈妈跟我说最好让孩子上学前班或者在暑假的时候念幼小衔接班,不然孩子会跟不上的。我的孩子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也很担心会跟不上,毕竟年龄小,别的孩子已经提前学了。
书中的观点是不上学前班,学前班的产生是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的一个应急措施。
目前国家对学前班教学只有指导性意见,没有明确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学前班发展到今天,它的存在已经变成正常学制教育中的一个“骨质增生”。
也就是说,就我国当前“学前班”读整体情况看,不但不能依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发育情况让他们在智力、习惯、创造力等方面上一个台阶,反而在这些方面形成阻碍。所以,学前班发展到今天,她的存在已变成正常学制教育中的一个“骨质增生”。但这个多余的东西现在却被许多人看作是天使背上的翅膀,以为这样的“多”总比“少”要好,这实在是个错误!
新学期一开始,孩子就各种的不适应,特别是在拼音学习方面比较明显,比学过的孩子掌握稍慢一些,但是在学期结束后,渐渐的差距越来越越不明显了。
02 不陪写作业
家长陪的目的是希望有两个提高——效率高、质量高。所以一看到孩子磨蹭或不认真,就会告诉他应该抓紧时间,要认真写。天天陪,这些话差不多天天说,因为孩子几乎不可能那么安安静静地长时间地坐着,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把作业写得那么完美。开始时孩子还会在意家长的话,时间长了也就不在意了,这惹得家长说话时就会有些不耐烦,孩子就在情绪上开始和家长对立,事情于是开始走向恶性循环。
我家的孩子情况也的确如此发展,学期开始还挺简单的,也没什么压力,一会儿就写完了,随着难度的不断增加,作业也越来越难了,就开始磨叽不认真了。越要求好好写越不认真,各种形状读字体,简直龙飞凤舞。后来只要看孩子写作业火就上来,说话声调高一些孩子就哭,有一段时间她一写作业家里就鸡飞狗跳的闹,感觉好无奈啊。
孩子一上学陪写作业几乎成了我每天的“功课”,哪个字没写好给她擦了,写错的告诉孩子纠正过来。一开始孩子的作业挺好看的不是“A+”就是“A+棒”,可是测验成绩一出来,看傻了,平时认为她都会的都是“X”。而且还养成坏习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就各种磨叽,非要在我旁边陪着才写。
静心下来想问题出在哪里?孩子刚上学认字不多的时候,写作业是需要跟着一段时间,但要在合适的时间慢慢的从陪中抽离出来,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自觉、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