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都患上了一种集体病--焦虑症。症状各有不同,轻的,重的,远的,近的,大的,小的,而且不分年龄大小,男女老少。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哎呀,老公,我们要给孩子胎教,每天听听音乐,让心情愉快,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了”,这是刚怀孕妈妈的焦虑。
“老婆,我们儿子啥时候能上学呀?”,这是刚出生的时候爸爸的焦虑。
“你说,让儿子上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的好呀?”这是幼儿园选择焦虑。
“女儿的同学都报了兴趣班,我们该报哪些呢?可不能把孩子耽误在起跑线上”,这是孩子上学后对兴趣班的焦虑。
“老师,你说我这孩子怎么老是考不到前三名呢?是不是要请家教和补课呀”,这是初中孩子的焦虑。
“哎,爸,你说小明高考该报什么专业好呢?”,这是高考生的焦虑。
“孩子,明年要毕业了,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啊?爸妈可没本事给你找啊,要靠自己”,这是毕业生的焦虑。
“这份工作也没啥意思,挣的没有花的多,你看别人都开着车,买着房,再说领导对我还不好,是不是该跳槽了?”,这是上班没几个月的焦虑。
“上班这么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啊,可怎么不提拔我呢?”,这是职场的焦虑。
“已经奔五的人,还学习啥,等退休吧,怎么还没到呢?万一要被辞退了可怎么办呢?”,这好像是油腻中年人的焦虑。
“哎,马上要退休了,拿这几个退休金,万一哪天生病了,可怎么办?”,这是退休前的焦虑。
如此循环,我们的生活就这样陷入焦虑,焦虑已经成为日常的行为,让现代人的精神那根弦紧绷,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成为人们浮躁的根源。下篇文章我们来逐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