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过白落梅的散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书中记述了张爱玲诗意的一生,它具有现代人的美与朝气,而她独揽整个时代的绝世芳华,民国的临水照花人,虽是旷世奇才,却终究无法摆脱萎谢的事实。而生性薄凉的她,却写出了这样一片奇文,我们会说,这《倾城之恋》的感情让人感动,患难与共让一对情人天长地久,但我以为不然,没有爱的铺垫,再长的患难不过是空谈罢了。一个上海女子,不愿做随波逐流的尘埃,被命运摆布,决意用青春为代价,去参与一场赌局。
有人说,她赢了,也有人说,她依旧未能找到自己的归宿,或许只可以说结局圆满,在洗尽铅华之后,又重新获得了尊重,但生命对她来说,却依旧只是一种可悲的循环,诚然,她得到了爱情,但亦是海市蜃楼,她又能否发觉?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摘自张爱玲《倾城之恋》原文)
但,谁知道呢?一个大都市的倾覆让她把握了自己的命运,抑或是成全了他的希望。
但……真的圆满吗?
寻花问柳,招蜂引蝶,翻云覆雨,倜傥风流。他是范柳原。偏偏这样一个浪子,让白流苏遇见了。三十二岁,早过而立之年,但他依旧本性难改,终日策马奔腾,不愿为自己找一个真正的家,但是因为这个过了时的女人,他犹豫了。 但爱情不只是一厢情愿,当白流苏认定他是一个只要爱情而非婚姻的男人,所以转身离去,不想再受伤。原以为从此分道扬镳,竟不知故事并未结束。 白流苏去了香港,她无悔的走向范柳原。但是……
真的无悔么?
在香港,月光连接了范白二人,折射出了所谓爱的模样。在白流苏心目中,范柳原是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但细细想来,她也不过只是想摆脱家庭的束缚。她并不是真正的爱他,只是无奈的背景给了流苏一种所谓爱的错觉。他对她说:“你好也罢,坏也罢,我不要你改变。”他对她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如此爱意,但终是未成眷属,因为他一直拒绝结婚,他把婚姻看为一种下贱的行为,就更不能娶一个仅把感情当作赌局的女子来约束自己了。其实,虽是如此,他对她却有着一种别样的感觉,但这都不构成所谓的爱。其实不得不说,一开始,白流苏心太深,又何况她对范柳原的人格没有把握。范柳元不会得到太多的爱情。 他们之间始终不曾也不会产生太多交集,彼此的热情,也如镜花水月一般。没有婚姻作保障,想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毕竟艰难,今后岁月,二人又应如何消磨?
战争开始,炮火炸断了多少人的故事,除了活着是唯一的资本,什么都不再重要。那一刹那,二人的关系前所未有的升华了,达到了一生的守护。白流苏对此心知肚明,她说:“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事实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直到现在,我都不敢肯定他们深深爱着彼此,只是战争毁掉了当初的隔阂,让他们彼此有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不得不说,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层深深的沟壑,而她做了他的妻子,成为了她所希望的那样。“那一刻,心里却有种淡淡的怆愁……”
若结局圆满,心安理得,又为何怆愁?
一个风流浪子,去国外一呆就是近两年,扔下孤弱的流苏在炮火中挣扎与想念,而流苏却近乎痴狂的守候一个并不值得托付的人,她在祈求所谓真正的爱情,但她并不知道何为真正的爱情。她会很快乐,因为它摆脱了家庭的束缚,时代的糟粕。但在情感上呢?或许他们最后美满的生活在了一起十年,甚至更久,但……
白流苏这场赌局赢了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能只是各取所需,但最终被一种战争的共生捆绑住了。他们或许就认为他们一起度过了困难,危险,爱的力量就会坚不可摧。但他们不明白,爱是克服困难的资本,而困难不是爱的理由。因为爱,所以爱才是爱本身的样子,城池换不回爱的信仰,倾城未必有恋。而思想的腐化,观念的保守让真正的爱情不复存在。摆脱了家庭的束缚,和范柳原在一起只是因为他有着与白流苏相似的希望,如果连这都算做是一种真爱被人仰视,时代又何其可悲!一种虚空的归属感把一份感情变得可悲……
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得不忘初心,而从一开始他们就是以一种很不单纯的目的而在一起,流苏只是想以此为报复的资本,而范柳原也只是把她当作了消遣的工具。若是说情感,也或许只是他们在战争中相依为命,彼此关心从而磨合的一种和谐与友谊所欺骗了,抑或说捆绑了,彼此以一种类似责任的情感蒙蔽了,但这不叫做爱情。 两个工于心计的人,都渴望一种单纯的爱情,但他们得到的只是又一种套路吧……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可悲。。。 我们也何尝不是如此,自以为共患难,但感情不是套路出来的,天长地久不是真情的保险箱,而是真情才能够到达的彼岸。
正值桂菊月盈,想来太平洋底的红白玫瑰,芳香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