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24:为你的生命找到一个长期的乐趣,让这个永恒乐趣带你穿越生命的无常。分享一下你已有的,或者打算培养的乐趣,来陪伴你的一生。
参考资料:《拆掉思维的墙》
能够找到长期乐趣的人是幸福的,幸福是什么?"幸福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种什么感觉呢?幸福是一种追求快乐而又有意义的感觉!" 对,有意义!
我在14年辞职做起了全职妈妈,后来用了2年的时间考了几个证书。在我没找到其他爱好之前,考试读书是我唯一觉得自己擅长,并且不让自己觉得自己虚度光阴的好办法。期间,我觉得应该学点艺术类的课程,同时加强一下体育锻炼,所以兴致勃勃地在家附近的社区中心报了山水画和瑜伽课程,而且按照一贯的好装备要先到位的原则,购置了数量不菲的宣纸,毛笔,瑜伽装备等等。可是真的学起来,就没那么投入了。常常是有事情不去上课了,天气不好不去上课了,身体不舒服不去上课了......反正自己各种理由,后来就不了了之了。现在反思一下,觉得放弃是内部,外部原因都有。内部的:自己没做好足够的心理建设,仓促上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计划和完成目标;二是自己其实也没有花时间去思考和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想学习的是什么。 外部原因:老师上课不够精彩,中规中矩,没有让我产生见不到老师就心心念念的地步;二是没有志同道合的同学,书画班里都是大妈大爷,瑜伽课里大家都比较沉默寡言,没什么互动,缺少互相监督和督促。
后来读了“拆掉思维的墙”,发现原来自己本质上其实也是偏向“无趣的人”,也就是对新的事物懒得去尝试,除非是真到了不做不行的地步,自己才会特别高效有毅力的去完成(估计山东人的吃苦耐劳都体现在这了),所以说,在遇到新的事物时,首先想的是我能很快的学会学好吗?学这个对我有用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放弃,除非学习的效果显而易见。而“有趣的人”是不管结果如何,先开始学习,重点享受的是全情投入的过程,而不是投入的结果,学会了指向成功,学不会指向过程的乐趣和习得的经验。想想这点,又豁然开朗,改变思维定式,自己会有不同样的感悟。
我还在为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多的可以长期坚持和喜爱的乐趣,目前自己有信心坚持的有两个,一是读书,因为读书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可以提升对孩子的教养模式,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觉醒!!二是练习写作,从小就给自己定义是不擅长写作的人,但是通过学习,知道这是一个可以慢慢练习而提高的技能,所以鼓励自己坚持下去。不仅是想让自己一直处于一个“想明白”的过程中,理清自己的思路,更是希望借此能留下一个记录,可以回顾自己当时当刻的感受,能慢慢的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和进步岂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