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今年七十岁,身体硬朗,还独自一人在老家生活。
她们那个年代的人,除了特别能吃苦外,就是兄弟姐妹特别多。外婆也不例外,除了外婆外,还有兄弟姐妹四人,三个兄弟,一个妹妹。其中外婆是大姐,所谓长兄如父,长姐也就如母,事实上外婆也是这样做的。
因为外公身体不好,所以外婆就承担的是家里男人的角色。平时担水挑粪是常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年到了玉米和红薯成熟时,外婆背着那比她自己还大的背篓,装着满满一背篓的玉米或者红薯。她背着大的在前面走,我们背着小的在后面走,在那黄土地上几步一隔,就有几滴汗水。可是从来没听她说过累。
有一次,我跟着外婆去赶集。我清楚地记得,是和外婆去卖萝卜。本来是打算去菜市场直接卖给收菜的菜贩子的,但是因为价钱比较低,外婆没卖,而且拉着我背着萝卜来到菜市场门口,从背篓里拿出一张化肥口袋,摊在地上,然后把萝卜到在上面,就开始卖。
但是生意还没开张,就有人来叫我们离开。说的是挡了,他们的摊位了,没办法,外婆又把萝卜装回背篓里,拉着我走出了菜市场。在菜市场附近一条因为赶集日而临时形成的集市,重复着刚才的动作。
等了很久,生意终于来了。这时我才发现外婆“做生意”,除了货,其他的都没准备,没有称,甚至没有包装的袋子。
可事实证明,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难倒伟大的劳动人民。她先是花了两块钱买来了袋子,后面又专门找到一个熟人,我们也把摊位挪到熟人旁边,每次有客人来,就叫熟人帮忙称。就这样,外婆也卖完了那整整一筐的萝卜。
外婆是一个很注重感情的人,每次和外婆一起上街,总是能碰到她认识的人,一聊就是大半天,事后问她聊天的人是谁,她总说是同学或者老乡。
外婆对自己是吝啬的,每次能花一块的绝对不花一块五,能用的绝对不扔了。她平时生活和干农活的时候,要么穿我们的校服,要么穿妈妈和姨妈的旧衣服。只有赶集日和过节到城里吃饭的时候才穿好的衣服。回到老家,每每打开衣柜,总是发现给她买的衣服还是那么新。
可是外婆对待我们,还有她的兄弟姐妹是大方的。我上大学的时候,外婆直接给了五千块。这五千块,得让外婆干多少农活,流多少汗才挣的来啊!去年堂哥结婚,外婆肯定也给了不少,这些钱都是她一锄头一锄头,一背篓一背篓,一滴汗一滴汗的挣回来的,我真的觉得受之有愧。前不久,妹妹要买一个新手机,叫我赞助,因为刚刚辞掉工作手头紧,就没给钱。后面了解到她叫外婆给她买,说实话,当时听到这话是挺生气的,凭什么还要给你钱买手机,你拿外婆这个钱买手机,心里不惭愧吗?但是后来想想,外婆既然答应给了,那就是外婆的意思了。
之前外婆最小的弟弟,也就是我舅公的老婆在外面工地上把腿摔断了,需要钱做手术,外婆也二话不说几乎把自己所有家当都借给舅公了。记得外婆在讨论自己的兄弟姐妹的时候,总是在说各家的难处,总是再说如果自己再富裕一点,就可以帮帮他们了。老家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是二舅公和姨公帮忙翻修的。每次回老家,外婆总是在重复当时二舅公和姨公翻修时的艰难,总是在抱怨自己当时没有招待好他们。
应该是上周,外婆来赶集,在我家吃饭,还在反复叮嘱我们马上就是舅公和姨婆的生日了,要记得电话问候,而我却记不得外婆的生日。
也许是外婆的朴素和善良,她身体现在还不错,农活没有以前干的多了,但是还是在干着。虽然我们也尝试叫她来城里居住,但她总是以你们负担重,我自己能养活自己拒绝了。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外婆可爱之处。因为时不时要来卖一点自己种的菜,但是又不清楚当时的市场行情,所以外婆总是会先到市场上去问价,大概情景是这样的外婆问:“你这个菜怎么卖?好不好卖?”小贩答:“X钱一斤,卖的还可以,我帮你称点嘛!”“算了,今天我没带背篓出来,不方便拿,下次嘛!”外婆回答。然后下一个赶集日,外婆就会带着同样的菜,和差不多的价格出现在菜市场。
我们总是喜欢把糖果给陌生人,但却忽略身边的人。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那首歌“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