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选择决定命运,什么决定选择?
围绕这个问题我也查阅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书籍,并且还回顾了自己的经历,最后还是觉得李笑来的结论比较靠谱。
决定我们选择标准的根本,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从我自己的经历说起。
当初高中的时候就心心念的想去参军,这个决定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当时没有仔细去思考这个问题,可是如今回头看看呢,不就是因为影视剧中对于军人的描述,在我的内心深处接受了那种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和问题的印象。
现在想想可能是军人这种职业有更多的机会要去面对危险和困难,让我内心里那种潜在的冒险基因在青春年华里萌动起来。
也就是因为潜在的价值观在起作用,于是后期的军营生活都是觉得理所应当,从来没有在家人面前说过什么苦和累之类的话题。
直到98年在学校参加抗洪抢险之后,回家休暑假的时候,无意中跟老父亲谈到在抗洪大堤上的经历和感受,才意识到,其实危险真的是距离军人是很近的,近的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记得当时冒着大雨乘车到雷锋的故乡望城县,有一个支流要流入湘江。当时也无从考证到底是什么河流,只是接到的命令就是上大堤扛沙袋。因为湘江的水面已经高过支流,引起了倒灌。
我们早晨没有吃什么饭就开始干活,当时都还很年轻,特别是两位同学的体重都不到100斤,可是要到大堤下面扛起沙袋冲到大堤上。
好在我们平时的体能训练搞得扎实,大家忙了一上午,到了中午十一点多,在一个院子里吃了一顿饭,之后往湘江大堤上走。
就要走到大堤上的时候,小河的河堤终于还是跨了。看着河水如万马奔腾,一会儿就把河堤冲出来一个大口子。河堤上面停的一台小轿车都没有来得及挪地方,就被河水给冲走了。
这个时候我们受领的任务是跑步往下游,转移群众。
大堤已经绝口了,让我们跟河水比赛速度,到下游通知那些在泄洪区里建房子的老乡,让他们转移到江堤上去。
五人一组,我们跑到老乡家里一看,青壮年的跟孩子都早就走了,留下的都是老人,还不愿意走。没有时间做工作了,我二话不说背起来老人就往大堤上跑。
老人不愿意走啊,舍不得自己的房子。一边哭,一边在我的背上骂。我已经扛了一上午沙袋,我当时的体重也只有104斤,跑了几百米就跑不动了,可是耳朵边听着水从上游留下来,稍微一犹豫就有大家一起被水冲走的可能。
旁边的同学看到我体力不支二话不说就把老人拉到自己的背上,几个人轮流背着跑到了大堤上。
回头看看汹涌而过的洪水,那个老人也不再哭骂了。
几个年轻的学员,是国家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培养出来准备带兵的,如果是在这件事情上面牺牲了,值得么?
很多人事后曾经问过我这种问题,我却清楚的记得自己接到命令之后的动作和想法,就是去救人,但是也要保全好自己跟同学。
那一刻,起作用的就是内心深处长期被教育,被强化的那种价值观: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我们的入伍誓词中就有的。
那么二十多年之后,如果我再次遇到那种情况我还会做出哪种选择么?
不会了!
为什么?因为我的人生经历,我的认知和见识告诉我,这已经不是我的任务了。
而且相信在我们去救他们之前,想必他们家人和村干部早就无数次的跟他们讲过道理,说过危险。
可是他们依旧选择留在家里。
如果我是部队的领导,或者是抗洪抢险的领导,我会尊重他们的选择,就让他们接受自己的选择结果,他们真的不值得我牺牲自己的生命,或者是战友的生命去换的他们的存活。
这样说或者是有点冷血,可是这就是我当下的价值观给出的判断。
价值观属于底层逻辑,他起作用的时候都是事到临头的那一瞬间,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那就是你平时认知的总和,是在你内心深处建立的快捷方式。
想要改变是非常难,也非常痛苦的。
所以,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做好自己,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才可以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