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名:扶摇直上
主角:赵泗嬴政
小说简介: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 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 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 赵泗:无...... 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 赵泗:“臣有物要献!” 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 “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
关注微信公众号【海芋阅物】
回个书号【199】, 即可免费阅读【扶摇直上】小说全文
王离的动作很快,不消一会就弄来了不能吃的盐。
赵泗一看王离手里拎的石头,陷入了沉默。
“我让你拿盐来的。”赵泗开口道。
“是啊,不是不能吃的盐么?”王离满脸疑惑。
他拿来的就是不能吃的盐啊,石头和盐结晶混作一块,要不就干脆是山里畜牲舔的盐石头。
“有什么问题么?”王离开口问道。
“是不能吃的盐,但有没有可能这是石头不是盐?”赵泗开口问道。
“兄,这是盐!”荆在一旁小声开口。
赵泗一愣,满脸质疑:“这能叫盐?”
这分明是石头!
“我说的是那种乱七八糟,黑乎乎一大团……”赵泗比划到。
卤盐以及原始杂质较多的盐结晶,才是赵泗要的东西。
“那盐能吃,这盐不能吃,将军没拿错。”荆一脸理所当然的点头。
“吃了会中毒的!”赵泗认真的说道。
“不吃就没盐吃。”荆开口回答道。
“这盐石头也不是不能吃,以前家里实在买不起盐,就会跟着畜牲屁股后面去山里找盐石头,舔着味道也是咸的,就是咬不动。”荆开口回忆道。
盐在这个时代是个稀罕东西,哪有什么不能吃的盐。
咬得动咽得下去那就是能吃,至于吃了嗝屁那都是少数,就算重金属超标说实话也不会吃了就死,大部分情况下会因为重金属堆积累积一些慢性病。
除非严重超标,才会吃了以后直接暴毙。
真暴毙了那就是命不好呗,主打的就是一手靠运气。
赵泗陷入了沉默……那要照荆和王离的逻辑来说,还真没什么毛病。
“那这么说齐地肯定不缺好盐。”赵泗揶揄了一句。
王离当即笑着表示赵泗说得对。
“齐地产盐极多,多数盐矿都在齐地,不过齐地之盐只比井盐便宜一点。”王离开口道。
“那是,那边靠海,天然盐场不再少数。又能煮海成盐,总归是吃不死人。况且煮海成盐,成本太高。”
目前内陆地区的盐的情况大体就是如此,吃的死人的不卖,吃不死人的接着卖,顶破天把里面的石头蛋子给捡一捡,说不定卖给那群贵人的,也不过是拿筛子筛几遍罢了。
至于齐地之盐,胜再是海盐,重金属不至于超标,又是煮海成盐,成本颇高,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赵泗也没在跟他们继续纠结这个问题,这个时代的人太乐观了。
吃不死得了慢性病怪自己身体不好。
吃死了怪自己命不好。
嗯……
赵泗已经对这个时代市面上流通的盐有了一些具体猜测。
其中最高端的,质量最上乘的应该是井盐。
井盐一般质地纯粹,杂质较少,味道纯正。
其次就是齐地海盐。
再次之就是内陆地区的盐矿了。
自然盐矿不在少数,海边的天然盐场也不在少数。
然后根据吃得死吃不死划分,吃得死的盐矿就是废矿。
吃不死的那就是好盐矿。
说不定多久吃坏身体也是一种衡量标准,毕竟每个地方的盐杂质含量都肯定不一样。
经过漫长时间发展,大部分可供食用的,质地纯粹的盐产地基本都被各地势力包圆。这个时代的盐也就有了一定的等级之分。
当然,肯定还有黑心的盐商拿着卖不出去的重金属超标的盐继续卖,好盐坏盐掺一起,只要吃不死,价格够便宜,总有人买这玩意。
自然产盐很少有不含重金属的,而这些重金属很多都是不能通过筛子等简单的过滤手段过滤掉的,故而大部分盐矿都对身体有致命影响。
哪怕这个时代卖的盐质量已经很差,但是实际上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大部分老百姓买不起盐,自然也有自己的生活小窍门。
家里牛羊往山上一放,畜牲这玩意会自己找盐舔。
哪怕是啃不动的盐石头,里面也蕴含一定的盐分,甚至很多家庭还保留着用煮盐石头调味的习惯。
“找那些吃了容易得病,容易死人的盐矿来……”赵泗叹了一口气开口说道。
如果按照王离和荆的说法,恐怕这些吃了容易得病容易死人的盐矿,也还有很多人在冒着生命危险在吃。
连盐都吃不上了,你跟他们说这玩意有毒,他们也不能听啊。
不消片刻,王离又带来了一堆质地近乎为黑色的盐巴块。
“这玩意就是了!”王离开口说道。
赵泗闻了闻,感觉不像盐,小心翼翼的抿了一点在舌尖。
味道那叫一个五彩缤纷,除了盐味啥都有。
苦,发涩,还有泥巴味,里面还有点金属味道。
“弄些布匹来。”
赵泗又让王离弄来木炭,再找些杂草芦苇乱七八糟的,引燃篝火,烧透以后就是天然的草木灰。
草木灰,木炭!
天然吸附过滤提纯神器!
将卤盐砸碎,融入水中,加入草木灰搅和,再用丝绸包裹过滤,先把不溶于水的杂质过滤掉。
重复几次,基本上没有太多肉眼能够看得清楚的杂质,放入木炭吸附色素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最后等待盐水水质变得差不多,就可以直接蒸发析出盐结晶了。
没空等太阳给晒出来盐,直接放入鼎中烹煮,青灰色盐结晶出现。
“青盐!”王离看着最后的结晶,颇觉神奇,围着小鼎转了半天。
这分明就是黑乎乎的卤盐里面弄出来的。
从能吃死人的卤盐,变成上等的青盐?
王离有点不明觉厉。
整个步骤充斥着他看不懂的东西。
不是变成水了么?还加灰在里面搅和,还加木炭。
最后怎么又给煮出来了?
赵泗大概对比了一下,出盐率有点低。只出了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除了过滤提纯产生的损耗以外,这一块卤盐,其中的杂质很有可能超过了二分之一!
这压根就不是盐结晶,而是盐于其他重金属乃至于泥土石头等乱七八糟的混合晶体。
“能吃么?”王离看着面前小鼎里薄薄一层开口门道。
“自然能吃!”
荆不假思索的从鼎里捞出一些放入嘴中。
对于他们的船长,荆从不质疑。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出海的时候缺盐赵泗就是这么煮盐出来的。
荆依稀记得当时所有人惊为天人的样子。
“自然能吃!”赵泗笑着开口。
里面还有没有其他重金属了?肯定有。
就这种简陋的过滤手段,怎么可能完全去除重金属?
只不过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经历了草木灰木炭双重过滤以后,基本上是吃不死人了,也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特别严重的疾病。
当然,还想要继续提纯也不是没办法,可以使用饱和结晶法。
这个简单,初中化学就有教来着。
关注微信公众号【海芋阅物】
回个书号【199】, 即可免费阅读【扶摇直上】小说全文
见荆毫不犹豫的放入口中,又得到了赵泗的肯定,王离将信将疑的捏起来一点青灰色的盐巴放入口中仔细品量。
“真成了!”
王离意外的看着面前的青盐和一旁黑色的卤盐,不住的对比打量,很难相信这二者居然是一种东西。
“这……这是何等道理?”
“最下等的卤盐,居然能变成上等的青盐?”
赵泗笑了一下开口道:“科学道理。”
“实际上卤盐并不是盐,只是卤盐里面含有盐,盐本身就是干净的,我所做的就是把杂质里面过滤掉罢了。”赵泗开口说道。
真要说经过草木灰和木炭过滤的盐里面就没有杂质么?那是不可能的,质量也肯定比不上现代的食盐。
只不过之前的卤盐是杂质里面含有盐,人吃了就会出问题,现在经过提纯过滤以后,是盐里面含有杂质,依旧有一些重金属,依旧有很多杂质。
只不过这些含量已经达到了人体能够勉强应对的程度。
“那……要用木炭火烤?我看这样一来成本不小。”王离开口问道。
“那倒不是,其实也不用布匹过滤,只需要弄些密一点的筛子来筛去杂质即可,也不需要非得火烤,筛完以后,再用木炭草木灰过滤提纯,再筛一遍,最后晒干也能出盐。只是多费些人力罢了。”赵泗沉吟开口。
这玩意扩大规模生产的话,无非就是需要大量人手把卤盐砸碎,然后弄个大水池子倒进去融合,再用密集的筛子筛水,筛到下一个大池子里,把不溶于水的杂质过滤掉。
反复两三遍,差不多不溶于水的杂质也就干净了,然后再在下一个大池子里用木炭吸附色素以及一些筛不掉的杂质。
之后再引入下一个池子进行草木灰过滤提纯。
然后再筛一次引入下一个池子准备晾晒干出盐即可。
差不多找个日照丰富的地区,弄个五六个大池子,多找些人,人工过滤晾晒,只要天气好,食盐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出。
当然,十分费人!
“那岂不是近乎没有成本!”王离直接忽略了人力成本这么一说。
越原始的时代,劳动力价值越低,人力成本越为廉价,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只需要耗费人手,就可以把卤盐变成源源不断的食盐,还是一等一的青盐,这是何等神技?
“关中卤盐矿也不少,这样一来齐地的盐未必能够卖的动。”王离显得比较兴奋。
“这次的卤盐还是杂质太多,出盐率有点低,可以先在各处盐矿一一取盐来尝试,先紧着出盐率高的卤盐来。”赵泗开口说道。
这样过滤提纯,就算造成一定损耗也不至于一斤卤盐出三两,说白了还是王离带来的卤盐含盐量太低。
“这还低?”王离反问一句。
“不能吃的卤盐变成上等的青盐,岂止百倍利润!”王离虽然单纯,但是并不傻。
“这哪里是利润的事情?”赵泗拍了拍王离的肩膀。
“你不会打算自家用让我入股吧?”赵泗笑着问道。
王离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道:“你我亲近,我家自有盐矿,我绝不会贪墨……”
赵泗摆了摆手笑道:“回去问问你大父!”
盐铁!
国之重器也!
这可是一种新式产盐手段!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需要大规模生产,不管是从质量还是产量,都能对各地产盐地造成近乎毁灭性打击,重塑食盐的划分格局和生态环境。
以始皇帝的历史上的所作所为,赵泗甚至已经能够想出来始皇帝会怎么做了。
集合关中人力物力,寻找出盐率高的卤盐矿。
然后集中生产,直接对齐地的产盐大户来一个毁灭性打击,将食盐生态牢牢抓到自己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谁碰谁死。
猜到始皇帝的心思并不难,事实上真正优秀的上位者从不避讳让别人猜到自己的想法,或者说他们往往是开诚布公的。
优秀的上位者一般有自己固定的行事逻辑,而且轻易不会改弦易辙。
政治落入权谋本就极为下乘。
这涉及到对食盐生态的重塑,涉及到始皇帝将抓住帝国的命脉。
这种事情上始皇帝怎么可能有任何的摇摆?
王家是大秦最大的勋功贵族不假,可是王家在这件事上也没有任何资格插手。
但凡有能力的帝王和盛世的王朝,盐铁管控都是一管到底。
封建王朝这就是毋庸置疑的命脉。
别说王家了,就是关中顶层的勋功贵族加起来也别想让始皇帝让步。
王离只意识到了其中的利润,却忽略了这利润背后是什么。
赵泗也压根没有制盐炼钢卖钱的想法,除非是乱世或者王朝末期……否则在封建时代,不管是哪个朝代都风险极大。
王离有些不明就里,赵泗也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准备用饱和结晶法进一步提纯食盐质量。
这个就很简单,盐溶于水是有限度的,多了就要析出结晶。
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并不是很大。
其余可溶于水的元素要么是根本达不到溶解度,要么是溶解度随温度有所变化,哪怕是在饱和状态下,也可以保证盐是最先析出的纯净晶体。
当然,对于盐这种溶解度比较稳定的液体来说,想要析出纯净的盐结晶通过简单的升温降温并不能做到。
只能使用蒸发法。
也就是通过人为加热亦或者水分自然蒸使水容量变少,突破饱和度,自然而然就会析出盐结晶体。
看起来和把水烧干晒干出盐是一个原理,实则不然。
把盐晒出来利用的是盐不会挥发的特性。
而通过降低水分析出晶体利用的是盐突破饱和度极限自然析出结晶。
“等等!我这不是傻了嘛!”赵泗一拍大腿,王离呲牙咧嘴看向赵泗。
“你拍错了!”
“没拍错!这不是重点!”
赵泗悟了!
假如使用晒盐法,不可能一下子就把盐水晒干。
而是水分不断降低,盐结晶体不断析出的一个过程。
也就是说,盐水池子里最先析出的结晶体,就是最干净的盐。
至少是这个时代,最干净的盐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海芋阅物】
回个书号【199】, 即可免费阅读【扶摇直上】小说全文
至于完全纯净的食盐,那压根不用想了,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做到。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一来其实可以将食盐分级。
譬如第一批通过日晒,没有完全晒干前自然析出的第一批盐结晶,就是质量最高的。
越往后越次。
第一批析出的盐结晶,完全可以当成奢侈品去卖嘛。
盐是国之重器,但高质量的盐也是奢侈品。
譬如王离宴请赵泗所用的形盐。
形如虎蹲,甚至还有工匠仔细雕琢,每一块都可以说是价值不菲,摆在案几之上颜值颇高。
按照常理来说,第一批自然析出的盐结晶,应该是不含太多杂质,颜色应该是最为接近纯白色的雪花盐,而不是最后完全晒干后各种杂质混合形成的青灰色。
“弄些大池子!”
想到就干,反正身在蓝田大营,不可能缺少人口。
王离兴致冲冲热火朝天的派遣人手帮助赵泗开池子。
“还要筛子,越细越好!”
大规模量产和实验肯定不同,所有想到的东西赵泗都提出来了。
光是池子都直接开出了六个十丈的方形池子。
关中虽然不是重要盐产地,但是你早说这种人不能吃的卤盐矿,也不在少数。
王离又派遣人手去开凿卤盐运回来……
待池子开好,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赵泗白天的时候看过天色,近些日子如无意外应该皆是晴朗。
晒盐法得天气好,不然下了雨可就坏大事。
至于煮盐之法,早在战国时期齐地就已经盛行。
东临大海的齐人很早就知道煮海成盐的道理。
不过赵泗需要水分缓慢蒸发自然析出的结晶,而且晒盐法也更加节省,无非是比较看天罢了。
“不过大规模制盐恐怕不管是晒盐法和煮盐法都得齐头并进,否则太靠天吃饭,至于煮盐,蜂窝煤好像可以代替木柴木炭!”赵泗心中暗想。
古代对于煤炭利用率极低,偏偏古代对于煤炭开采不多,尤其是先秦时代,露天富矿更是不在少数,制成蜂窝煤煮盐远比使用木柴木炭成本更低。
现代知识产生了微妙的联动!
“看样子蜂窝煤也得提上日程。”赵泗开口讲到。
这个时代露天富矿海了去了,煤炭成本十分廉价,蜂窝煤以及煤炭使用普及以后,势必会取代木柴木炭。
至于空气污染?我都穿越了你还跟我讲环境保护?
因为制造饮水池并不是一个小工程,而且还要夯土,故而短时间内不能完成。
夯土一次都未必够,估计得来回夯好几次,再用水浸润,然后继续夯。
不夯土水倒进去一会就变成烂泥坑了,还晒个锤子的盐。
池子要大,还要浅,尽量保证最大的日照面积,这样晒盐才快。
转眼天色已经黑了,几个水池子才刚刚挖好夯了一遍土。
后面还得来回夯几次,这玩意急不来,晒干,浸水,夯土,再晒干,再浸水,再接着夯。
没办法,不夯土盐水全浸下去了。
“要不说沿海地区适合晒盐法……”赵泗挠了挠头。
他忽略掉了一个问题,沿海地区经过千百年海水浸润,本来盐碱地都很多。
有些地方太阳一晒地一干上面结出来板盐都是正常情况。
关中地区的土地还是比较肥沃的,这盐水浸下去上不来,过程中损耗就会变得非常多。
不过好在是做实验,损耗多一点无所谓。
夜色渐晚,也没办法继续施工,赵泗也困的早,早早打道回府睡觉。
倒是王离心中对于赵泗制盐有些思索,有心想要问问父亲王贲,又怕一句不合就挨骂,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连夜回去问一下大父王翦。
现在王翦早已经不居住在咸阳了,随着王翦伐楚功成以后,极度接近功成引退状态,随着最近身子骨大不如前,也辞去了身上的官职。
总之王翦也不想干了干不下去了,始皇帝估摸着也不想留了。
哥俩客套一下,王翦也就回乡下养老去了。
好在,蓝田大营本就不在咸阳城中,王离一路拍马赶路倒也比较快。
经过路途中重重身份查验以后,王离回到家中,由家中奴仆引着来到王翦的屋子里面。
王翦正抱着一个小黑狗靠在炭炉前烤火。
因为身体原因,王翦十分怕冷,哪怕现在已经开春许久,天气已经算不上寒冷,但是王翦晚上也还是喜欢烤烤炭火再睡。
“这天气还冷么?”王离揪着小黑狗的脖子扔到地上,然后跪坐在一旁隔着兽皮给王翦的小腿按摩。
“人老咯,身子热的慢。”王翦眯着眼睛慢悠悠的说道。
王翦是坐在玉质的胡凳之上。
这是王翦众多战利品之一,以往不曾正眼看过的东西,现在却整天陪在王翦身边。
王翦的腿不好,跪坐已经跪坐不下去了。
跪坐作为这个时代的正式坐姿,其实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情。
《韩子》有提过。
晋平公与唐彦坐而出,叔向入,公曳一足。叔向问之,公曰:‘吾待唐子,腓痛足痹而不敢伸。’
可见正坐十分累人。
而辅助跪坐的坐具也就自然而然的诞生。
坐具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隐入屁股下面的小马扎。
另一种是凭几,双腿隐入凭几之下,双肘或手支撑发力,进一步减少双腿压力。
而王翦的双腿,哪怕跪坐的时候用上坐具也不长久。
现在只能蹲坐在胡凳之上,或者躺在床上。
王翦拍了拍跪坐在一旁的王离的脑袋眯着眼睛缓缓开口。
“何故星夜而返?”
王离一边给爷爷揉腿一边说道:“心中有惑,友人让我回家问一问大父。”
王翦沉默,许久之后才示意王离继续讲下去。
王离赶紧将今日之事仔细向王翦一一叙说。
从赵泗炮制各种各样的工具,直到点石成金一般一样把不能吃的卤盐变成上等的青盐。
到赵泗猜出王离想法,让王离问一问家中大父。
王翦老神自在的眯着眼睛,连眼皮子都没有睁开。
“不能碰,不能碰……”
王翦拍了拍王离的脑袋。
“咱们家不缺钱。”
(上推了,求一下追读,求一下月票,推荐票,追读重中之重,麻烦各位读者老爷动动小手,一天两更绝不断章,慢节奏的故事,大家慢慢看。现在故事和大秦的整个社会环境都还在展开当中。以前写的都是从下层到上层,第一次从上层往下层写感觉确实不一样。)
关注微信公众号【海芋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