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问题的补充:
在这家公司工作了5年,人力资源部从零开始,自己一手带起了的团队,一手制定和完善人事的各项管理制度,一手理顺人事所有工作,一手搭建了7家子公司的人事管理平台,一手培养的内训师队伍。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怀孕时产检都是周末去,尽量所有能挤出来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结果在我休产假期间,我的下属全数被换掉了,我的工位上坐着新来的人事负责人。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我认为你的心态不够职业化,问一个问题就是欠你薪水吗?没有给你休产假和给补贴了么?如果该给的都给了,钱都清了,那么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心里不平衡呢?
我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应该是以你为核心来打造?我那么出了那么大的力气,是不是该给我多一些工资?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费了那么大力气,把公司从0建到1,把整个框架都搭起来了,那么我应该获得更高的地位与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如果没有大权力,起码也给比现在多的工资,那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曾经努力付出。这逻辑对吗?
1.你所做的,是老板认同并且赞成的吗?他的想法会不会改变?若已经改变了,你的前期搭建,在他眼中还那么有价值吗?
2.平台能力与个人能力,你怎么分辨出来是哪一种更大一些?另外不仅要看人的努力,还要看时势、机遇,以及老板和其它同事都在共同合力,把公司做大做强,你只是从你自身出发看问题,并没有看到其它人的努力,把功劳归功与自己,是否有所欠妥?
3.公司发展状态是在不断改变的,包括他的商业模式,而在不同时间,组织架构和人员都会有变化。员工拥抱变化则极其重要,它不仅是你跟上公司的业务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变化后你是否还在为公司产生认可的价值,大家一起共同拼博下去,很多人喜欢稳定,喜欢一成不变的工作,等工作内容、流程固化下来后,就按计划的执行,拒绝做任何改变,这个对你和公司都没有好处,对于你来讲,无非是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2-3年,对于公司来讲,没有跟上客户的需求变化,自然在竞争中处在劣势。为啥要保持人员工作稳定、组织架构固定不变?
4.公司不能停下来等你回来再继续发展:新来的替代你的人,他做对了什么?
能知道的是他比你更懂现在的业务形态,以及老板的想法,还有就是公司的未来将要怎么走,基于这些信息的综合,他会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员工执行的反馈、客户的需求反馈等信息,来打造目前更适应未来的公司,而执行新的政策不一定要靠公司的“老员工”,为什么?
因为不是每位老员工都会跟随着新的公司政策和方案去做到位的执行,如果没有一个老员工留下来,要么他们没有听从新领导的安排,要么就是需要员工的能力改变了,领导直接换新人去做了,在职场上,这是很常见的事。
之所以叫职业化,是就事论事,按公司政策与管理高层的想法去改造执行,它并不以你(打工的)个人意志而产生转移,如果你干不来,可以辞职,让其它人接管来干,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只要你在这岗位一天,你必须就要把这个指令执行到位,才能对得起你自己的岗位职责与薪水。
5.为什么你愿意调整自己的产检与假期,甚至放弃了你所认为应该给的“高工资”,来把公司的事情做好?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而做:你在这工作中找到了让你感觉到愉悦、高兴、起劲的感觉——有成就,有收获,甚至有得到他人的赞赏与认可,这些让你感觉到虽然是累了一些,但自己乐意接受不高的薪水和调整自己的产检时间,为的就是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可以继续找到成就感,当人事部老大被围绕着转、被老板赏识与认可等。当你休完产假回来,发现没有之前的这些后,你感觉到落差非常大,自然会感觉到开头中所说的不平衡了。
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做?
放你面前的无非就两条路:从基层做起或辞职到另一家创业公司去做。
1.跳槽到另一家创业公司去做,为什么?
大白话就是吃经验,同行业的公司我做过从0到1的制度搭建,你给我一个岗位去发挥,我自然能交给你结果,并且我有过同等的经验,你看咱们要不合作试一下?这样会让你之前的经验能立马用到,另外你也要吸取你在上一家公司的教训,把自己没做好的地方改过来,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一定要紧跟公司业务的发展和老板的思路,还需要补自己的专业能力:人事不仅是搭制度,企业文化、团队价值观、愿景、使命、培训制度、还有人才晋升机制建立、物色出色的人才与储备公司人才等,不持续地学下去,你会遇到瓶颈,会回到原来的那困境。
2.从基层做起,归零心态。
基于你已经与老板双方都有一个不错的认识,目前的人事部经理还没有空缺,你又不熟,自然是先从熟悉业务开始,主动去学习公司业务,流程与管理规范,与上司和老板多沟通,早点找到可以发力的位置,发光发热,同时要把自己的专业能力追赶上来,这些专业能力跟1中提的内容几乎是一样的,如果不吸取之前的经验,你还是会走回老路,升不上去,然后不断地抱怨,成为一个怨妇,哪位人想亲近一位只抱怨的职场人呢?
你是做抱怨者,还是想做职场奋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