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命的意义 时间的朋友 坚持
熵增熵减 向死而生 人生轨迹
敬畏之心 有的世界和无的问题
共计2292字|建议阅读8分钟
1.
很多人问过我,每天看你在坚持跑步和写作有什么意思,甚至常常是一种质疑和不屑的态度。更有人可能会认为,这只不过是哗众取宠和刷存在感而已,何必搞得那么有仪式感的样子。
放在以前我可能也的确会也这样认为,遇到此类的事件我也会习惯性地将他定义为无趣无聊。但越是坚持,自身越来越感觉其中的意味着什么。
或者就像别人将此质疑为刷存在感一样,也的确如此,我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有存在感。
这种存在感只有依托在自身的感知上,而不是建立在外界及别人的评价中。更何况,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期冀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事实上也永远不可能实现。因此,我们只有坚定从自身内部去认知。
就像说,我们很多人都想要实现财务自由,但将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浪费在无休止地刷朋友圈和浏览各种花边新闻之中。
都想要身体健康,但无数个日日夜夜各种泡吧和夜生活,不无限制和无规律地进食和抽烟喝酒。
都想要家庭美满幸福,但又一次次将自身的消极情绪施加给了自己的亲人,无端地打骂伴侣和孩子,哪怕给他们一点点关心和爱护。
都想要事业有成,但对待工作任务得过且过的态度,习惯性地推卸责任不予担当,坚持着自己的做得少错的少的逻辑。
综上种种,以及其他各种自己想要而得不到的,无不是在没有对于他们半点努力的情况下,就希望坐享其成一味地其中索取,且不论其合理性和可得性,但就概率来说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获得,只需要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就像,要实现财富自由,只要从持续地提升自己开始。
要想要身体健康,那也就要坚持锻炼自己。
要想要家庭美满,那么就去改善自己。
要想事业有成,那么没有比不断地强化自己更有效了。
即使如此说,大多数人还是追问有没有马上见效的方法。不过的确是有的,那就是立刻起身去行动起来。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的本质往往在于我们自己身上,而这恰恰是被我们太多人所忽视而成为“睁眼瞎”。
一心希望通过外界不断上下而求索,蓦然回首其实真正的钥匙还是在自己的身上。他们离我们太近太简单,而且为每个人都拥有,但是我们对此却一无所知。
2.
也许,人的本性和必经之路就是从不自知到自知的轨迹,当然有可能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认识到自己。
现在回想以前的自己,也曾有过和每个人一样的迷茫,而为了对冲这样的迷茫,也无不是终日无所事事和不思进取。
这些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而看着时间和生命就这样被挥霍,我都为过去的自己感觉扼腕叹息。
因此,有些事情一旦你认识到了,那么他也就必将成为不可逆的现实,他无时无刻不在驱动着你前进。而且,任何片刻的停歇看上去都是对于生命的亵渎和浪费。
从而,让我对于时间和生命有了敬畏之心,只要想到就立刻去做,而尽量不再去无谓拖延。
我相信生命是有痕迹的,而通过自身的行动将时间注入,长此以往也就将描绘出你生命的样子。虽然可能一开始并不是那么清晰,这也是大多数人中途放弃的原因。
但是,这些痕迹会因为时间轴会越来越明显,这也就有点像佛家所说的因果的意味。
3.
关于生命,时空的智者爱因斯坦也讲到,“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有点莫名其妙,我们站在“有”的世界,试图理解“无”的问题,按照“有”的逻辑,对“无”产生恐惧”。
与其通过各种“有”的途径去一味地增加生命的长度,不如更多地去思考利用“无”的方式去提高生命的精度。
因此,我们更应该想的是,如何做到“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而不是想着如何去实现“不死永生”。
或者说是我们死亡的意义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活着,而不是或者是为了避免死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4.
前段时间和一位朋友谈到我遇到了一位智者师长,他是一个在生活和工作方面都处理的非常精彩的人,而且在我们看来,他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可能是别人需要活几辈子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够达到。
其中,之所以他可以做到,就是因为对于时间和生命的敬畏,从而让自己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而他最常谈到的就是自己始终坚持的“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因此让他能够在工作之余,保证持续不断地输出文字,而又在写书之余遍览世界美景、美食、美乐。
也正是来源于这种“向死而生”的态度,从而让自己知道哪些事重要的哪些是必要的。
因此在选择的时候,对照着自己的“生命清单说明”,就可以轻松地应对各种抉择。基于此尽可能地去避免那些看上去有趣实则浪费时间的活动,而即使有些事情看上去不是那么好玩却要花时间去做的。
还有就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不死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解释了我们对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担忧做出了回答,“如果人类利用科技实现了永生,那么我们还是我们自己吗”,这是否已经违背了生命运行的规律,而那时候我们是另一种物质的载体,还是我们获得了无限的生命。
就像熵增对于企业和个人一样,在熵增的这条传送带的尽头,通往的就是死亡,而无论我们如何增加负熵和熵减,最终都无法逃避熵死的结局。这不单单是个体的命运,也是整个宇宙系统存在的规律。
5.
由此,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使用“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把握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并且及时地投入行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和“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是空谈,而是一种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
其次,我们在敬畏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生命,不对别人提过度的要求,不轻易让别人去做没有反馈的帮助,这不是功利主义,而恰恰是处于对于自身更是对于别人生命的敬畏。
虽然人生而就必将有走到终点的一天,但是保持着“向死而生”的态度,以此对生命充满着敬畏。而在这段生命旅途之中,我们想要刷出哪些“存在感”将是你我恒久的话题。今日思考:让我们一起践行,分享你对生命的理解?相信我,你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