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友来和我讨论猫猫头阅读书籍的问题,他很反对猫猫头看小说类书籍,讲了一大堆理由。我也不与他争执,我就问他既然你觉得猫猫头读这些书不好,那你觉得应该读哪些书。队友就拉了一个长长的清单给我,好吧,我们就来读吧,反正读书对于猫猫头来说不是一件难事。
队友反对猫猫头读《大卫科波菲尔》,但是这本书就列在他给出的书单里,我也不作声,反正书单不错,我们读起来就是了。之所以反对读这些书,是因为队友认为这样的书是"电视剧一般的通俗小说“(此处引用原话)。
没有必要和队友去争论,对于一个没有读过狄更斯任何小说的人,你没法和他探讨这位作者写的是不是通俗小说。不过,我其实明白我们队友的内在含义:一本书,如果你读不出作者想表达的含义来的话,和消遣类的通俗小说无异!
我向我们家长推荐过两本书,一本是男孩子必读书籍,一本是女孩子必读书籍,介绍了之后家长们的第一反应是”我们一定要读啊!“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能体会书中的境界和层次的话,那真的就是打发无聊时间了。
猫猫头是不会把《大卫科波菲尔》当作通俗小说来读的,因为有我,我会仔细分析(我也已经分析过了)。
现在讲一下我的学生们的问题,关于泛读和精读的。
读书总比不读好,这一点是肯定的。以我的经验来看,读过大量书籍的孩子无论是阅读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范围中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比不读书的孩子高出不是一个等级的,这是肯定的。我们有些家长很厌恶孩子读书,觉得拿起书来别的都不做了,像个书呆子一样,也不知道看进去了点什么,好像也没见着写作和阅读的分数比别的孩子高多少。
这件事分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作为家长,你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你怎么知道孩子没读进去多少?是你自己没读进去多少吧!有的家长说孩子读书偏,那你读书偏不偏?你能不能和他一起读?现在的孩子读书和我们以前不太一样,我们以前有书评(现在也有,但是现在的书评确实没有以前的好),现在孩子也不读书评,所以书里讲了什么一开始就没有概念。不带着”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去读书,就是读闲书,除非一边读书一边可以思考并带有批判性的分析,基本上孩子做不到。
第二是关于写作的,读书只是多了点只是和见解,写作时文笔上的东西,是单词,语法,句型,时态等基础和自己意识形态的有机结合,读书读得多了和文章就写得好了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必然联系。
也就是说,当你在泛读的时候,如果不能体会出中间的含义的话,就是在看《琅琊榜》,就是在还《芈月传》,就是在看穿越小说,宫斗,婆媳,霸道总裁......问题是很多家长就是冲着这些书去读的,而很多孩子是不会读,所以读出来也不是味儿了。
我的学生们在读《偷书贼》就遇到这个问题,他们对书的内容的理解都反映在读书笔记上了(所以写读书笔记真的很好,可以考验孩子是不是读了,是不是读懂了)。他们写着写着就忘记了,忘记书的主旨,以为是在讲一些不经意的琐碎的小事,我就不得不隔三岔五地从他们的笔记中找茬儿,来告诉他们读书时遗漏了什么东西。
将泛读当作消遣读。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将精读当作泛读。
什么叫精读?不是把文章通读一遍,知道故事情节就可以了。那是泛读!
不止一次,不止一位同学,我发下去的精读文章,他们就草草地读了一下,知道了大概就算来交差了。(可见我们家长要求写作文是对的,因为只有作文他们才会认真对待)生词难词不知道查词典,不知道的句子不会反复推敲,就告诉我一句”我不知道“就算完事儿了!我上课一个小时,要讲的东西实在太对,有时候只能让同学们回家去读,想不占用上课宝贵的时间,他们倒好,我为他们省时间,他们却给我添麻烦让我生气,早知道还不如我上课当堂分析呢!
一位同学有没有在家好好精读这篇文章,我听他做大概情节介绍第一句话就可以听出来。不是我牛,是我读这篇文章太多次了,我也听过太多的学生分析内容了。就像我打开作文,只要草草扫一眼就可以发消息给家长:”你孩子写作又偷懒了!“
现在基本上孩子们写作没几个敢偷懒的了,他们开始悟出了我的要求和门道了,那么就来抓精读的偷懒。
精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要以为我讲来讲去就是对人文类小说的理解和分析,科学类同样需要精读,同样需要分析和体会,这也就是读社科类文章后我要求学生写论文的原因。那天给一位同学上课,让他用平实的语言来解释一个科学定义,这位同学绕来绕去说了半天,讲的还是科学的那一套,根本说不出常人的理解。为什么?因为他自己都没有理解!
看来还是需要多布置精读作业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