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家开始读《曾国藩》第一部。这本书早买来摆在家里,分上中下三册,今日看完上,来个小小的总结。
一、太平天国应民心。
清政府的统治已腐朽,而太平天国这支农民起义军可以说是顺应民心的,他们的口号是“天下人人是兄弟姐妹,人生来平等。”反观清政府的统治,贪官污吏,压榨人民,百姓生活不下去,势必要造反,于是太平天国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战斗力也越来越强。而曾国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钦点组建团练,所谓团练,就是非正规军队,民间招募的农民、百姓,组织起来,保卫地方。
二、曾国藩墨侄出山办团练。
曾国藩从翰林院到地方本来要做监考官,结果路上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于是,组建团练去打太平天国军。曾国藩因为耿直,一心想办一支军纪严明的队伍,因此和地方官员相处并不融洽,一度缺乏军饷举步维艰。
其中有一件事令我震撼。在和太平天国的第一场交战中,曾国藩派出了两个营部,而这两个营官因为意见不合,一个主张偷袭长毛军,一个不主张,但最后还是两个营一起去偷袭,他们凭借勇猛上了战场,但缺忽略了,长毛只要在哪安营扎寨,就会挖一圈地沟,里面放上刀剑之类。所以曾国藩军遭到围攻后,在后面的营官带着战士们撤退了。最终被旁支部队救援才得以脱险。
对这件事,曾国藩给予第二个营官斩首的处理,所有人都来讲情,但军中无戏言,话已出,即便曾国藩后悔,但还是忍痛杀了这位营官。真正给予军队以震慑,严明了军纪。
三、困难重重下的希望。
和太平天国军的几次惊心动魄的对战。曾国藩筹备了水军,陆军也严加训练,终于练就一支能与太平天国军相对抗的“湘勇”。但是起初的两次败仗,官场对他的嘲笑、看不起,险些要了曾国藩的命。左宗棠直言劝诫才使曾振作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次胜利将是多大的鼓舞啊!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四、成长路上的贵人。
曾国藩饱览群书,胸怀大志,想成就一番事业,但仅凭自己的才能,几乎只能让自己陷入痛苦。他的身边有得力的助手:死心塌地保护他等等康福,研究水战的能将玉麟,还有翰林院的同窗……如没有这些左膀右臂,再强大的人,单枪匹马都无法成就一番伟业。
相信看完会有更大的收获。在书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这段书籍之旅让我感悟到:
1.有积淀你才有机会;
2.有了机会还要学会与人合作才能如虎添翼;
3.低谷时不绝望,总会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