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皇帝怪胎不少,但几乎没有一个是糊涂蛋。加上太祖发明的高度集权制度,留给奸臣发挥的余地不多。即使是严嵩、魏忠贤这样臭名昭著或权倾一时的巨奸,一旦皇帝不待见,也会一个小手指头碾死。
为什么还要把阮大铖特别拎出来呢?阮大铖太有才了。
历来评价传统文人士大夫,一般有两个维度:文艺才华和从政才能。在这两个方面,阮大铖的才名和恶名,都令人印象深刻。如果综合起来,他甚至算得上是出类拔萃。
时势造英雄,其实时势也造小人。阮大铖就是一个时势造就的小人。
1∥“有明一代唯一之诗人”
阮大铖的诗歌学陶渊明和李白,章太炎说他的诗既有以王维、孟浩然的意趣,又有谢灵运的精练。比如这首《旅怀》:
愁思如芳草,春来日日生。
烟花迷令节,烽火掩孤城。
乡梦啼莺断,微生旅燕轻。
遥怜故林竹,新碧欲何成。
陈寅恪说他的诗是“有明一代诗什之佼佼者”,胡先骕甚至认为他是“有明一代唯一之诗人”。从他的情趣和格调看,阮大铖本性不坏,并不是生来就要做小人的。
戏剧方面,阮大铖是汤显祖之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春灯谜》《燕子笺》等传奇写的极富才情。明代文学家张岱说阮大铖的作品“本本出色,脚脚出色,出出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
不仅如此,汤显祖最擅长的是传奇创作,而阮大铖则集编剧、监制、导演、作曲甚至演员于一身,自己排练剧目。当时“秦淮八艳”之一的顾媚,最拿手的剧目就是《燕子笺》,据说她的表演令人痴迷,举国若狂。
阮大铖还是极有品位的园林设计和出版专家,他出版的书籍版本极为精良。
2∥结怨东林党
阮大铖是安徽安庆府人,老家桐城,是东林党大佬左光斗的老乡。19岁中举人,29岁选中进士。曾拜在高攀龙门下,算是东林党的骨干。
天启四年,吏科都给事中出现空缺。吏科都给事中是御史台的一个职位,大体相当于国家监察委下面专门负责组织人事的纪检书记。职位不高,但非常重要。
排在递补第一位的官员,当时正在丁忧(官员父母去世,要回家守孝3年)。排名第二的就是阮大铖。他当时正赋闲在家,于是御史台主管左光斗通知阮大铖赴任。
阮大铖兴高采烈的往京城赶。到了北京,发现情况变了。
原来,左光斗发出通知之后。东林党的赵南星、杨涟、高攀龙等几个大佬一嘀咕,说老左你这事儿办得草率了,把这位子给魏大中不是更合适吗?
等阮大铖到了北京,左光斗跟他打起了官腔,给他安排到了工科。吏、户、礼、兵、刑、工,六科之中,吏科第一,工科最末。阮大铖显然是被东林党降职使用了。
阮大铖一向自富才情,性情褊狭,心里肯定非常恼火。不过,他表面上还是很痛快的答应了。
可是,左光斗的报告打上去了,皇帝很久都没有批复。吏科都给事中的位置迟迟空着,议论蜂起。左光斗感觉情况不妙,重新打报告举荐阮大铖。结果,早上报出去,晚上就批复了。
东林党的大佬们立刻意识到,出状况了!阮大铖肯定走了魏忠贤的路子。
按东林党的逻辑,阮大铖好不容易夺回自己的位置,应该实施报复,至少是阴相掣肘吧。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阮大铖上任不足一月,却递上了一份辞职报告。
临走,阮大铖放出一句狠话:我是安安稳稳的回家了,倒要看看你左光斗将来如何平安着陆!
就这样,阮大铖和东林党结下了梁子。
3∥高超的政治手腕
客观的讲,阮大铖和东林党结怨,翻云覆雨的东林党党魁要负大部分责任。阮大铖走魏忠贤的路子,也并非真心投靠,更多是一种负气:我阮某人不是吃素的。
从这件事,可以看到阮大铖的性格和能力。
阮大铖似乎有一套高效的信息渠道,情势有变,能够敏锐地感知到。此路不通,立刻能搭上另一条线,行动力惊人。
他的政治敏感性也令人吃惊,虽然政局平静,但是他已经预感到,东林党和魏忠贤的阉党将来必有一番龙争虎斗,自己犯不上趟这趟浑水。《明史·奸臣传》评价他“机敏滑贼”,可以说非常中肯。
但是,因为明末“非我党派,赶尽杀绝”的政治生态,他的自负和褊狭,他联系阉党的做法,把自己引上了一条不归路。
(罗辑思维笔记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