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加了一个共读书群,读樊登写的《可复制的沟通力》这本书,每天学两节,做笔记,写感悟,打卡。今天学到“第7章如何有效提问与倾听”——“第1节质疑式提问,会打击对方的积极性;第2节:不要把建议变成批评”。恰恰就在这天发生了与伴侣打球过程中的事儿,我运用了学到的沟通知识,敢于表达自己,改善了面对恐惧的心态。
8月27日上午9:00~11:00与伴侣一同去球馆打乒乓球,刚开始学,大约去了20来次。从开始每打一、两个球,他就说我姿势不正确,一会儿腿姿不对,一会儿胳膊大、小臂挥动不到位,一会儿臀部往下坐等等,两个小时持续这样在说。虽然心里不痛快,但我也能感觉到他刺耳的语言背后的“礼物”,这礼物是我提醒我尽快纠正姿势,而我心想:你也是同时学的,也没比我强多少,你悟性大,理解力强,暗示在批评我:你太差了,没灵感,笨,这让我很伤自尊。况且在回家做饭时,他还在跟我强调动作要领,我心里难过生气,说下次不去球馆练球,在家自己看视频,练基本动作,一个月后再去球馆打球,看会不会有悟性?
吃完饭后,总觉得心里郁闷。想起沟通就是尊重与合作,首先要尊重和表达自己,不能压抑自己的不痛快,于是跟他开始沟通:
我:感觉今天忧伤、沮丧,很伤自尊。
他:(语调高,带情绪。)提示你有动作错误,让你尽快改正,就伤你自尊了,那有错就说对,好?那你走错路也说走对,是吧!
我:我知道你也想让我尽快改进,使我规范动作,进步快点,两人在球馆能对练起来,
可是我心里想你在不停地批评我没灵感,没能力。
他:(拍桌子、瞪眼,吼叫)让你纠正动作也错了,哪有你这样的人了,还伤你自尊了,想不想过了?真气人!
我:这是我的内心状态,我需要你点到为止就好,你能否换一种我能接受的方式,提出问题所在?
他:我哪知道有更好的方式。
我:沟通力课里讲,提建议就容易让对方产生批评和谴责的感觉,这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
他:哼,什么沟通力课?
我:咱们俩需要常沟通,告别情感冷漠,重新找到彼此情意融融的感觉,家庭才会幸福。
感悟:
(一)真的感受到伴侣好心的为你提建议,在我看来,就是批评,含义就是你笨,能力低,不如我行。虽然当时没拒绝他保持倾听,但内心很受伤痛。因为人都有一种天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当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时,会有很多理由来拒绝。我明白了,以后不能给别人“提建议”,可以说自己或别人相关方面的经历。当对方表示需要借鉴时,再提出方法和建议,否则会让对方误会成批评指责。
(二)以前害怕跟伴侣沟通,一看到他暴躁、怒目的凶样就恐惧。今天运用长颈鹿式的沟通,不带评判地观察,再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请求,让对方哑口无言,最终让伴侣的暴躁情绪平静下来,避免继续争吵。同时,也感觉到夫妻要的是幸福,不是对错。
行动:努力学好沟通力知识,灵活应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从我做起,先改变自己,渐渐影响他人,让生活多一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