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看完一本书后都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和思考。作为一个大三狗,面临明年的实习不得不早作准备,毕竟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这本书作为寒假读完的第一本互联网相关书籍,写下这篇读书笔记也作为一个总结和思考。
记得那时候还是2012年,我还在上高二,当时小米发布1S在高中生群体当中应该并没有什么反响,毕竟那时候智能机兴起不久,学生群体相对封闭并不了解什么移动互联网,只知道上网的一些基本功能,对这样的变化只有适应,却并没有对这场巨变有什么感知和预见。不过也有一些学生用小米,当时那部手机给我的感觉很好,不仅外观不错,性能综合都挺不错。 时间到了2013年我高中毕业,当时考上了大学开学前家人说要给买部新的手机。高考之后的暑假很长,摆脱了高中每天繁重的学习,又对网络世界很新奇,所以每天都会泡在电脑前。记得当时老爹说要给我买台苹果5的(这里对iphone就不多说了…),当听到我坚定的说我就要一台小米2S的时候大人都懵了,说那是什么牌子。现在想起来也是挺搞笑,毕竟小米是线上销售,线下没有像步步高vivo、OPPO那样到处都是的实体店和广告,对于不常上网或者对互联网不太了解的人来说,当时的小米知名度确实不高,但是对于年轻人群体来说 ,小米却是很多人所钟爱的一款性价比很高的手机,再加上饥饿营销,小米手机在当时的年轻人当中很火爆,很多人想买都买不到。
虽然那部小米2S在陪伴我度过大一整整一年之后仍完好无损,但我我还是将它更换并直到现在也没有再用过小米的产品,但我对当时的那部小米仍然有较好的印象。
前奏完毕,现在正式的来说说自己对《参与感》这本书的体会和感悟。
整本书都是围绕着“参与感”来写的,但是在实际企业运营过程中,又是如何快速构建参与感的呢?作者给出的答案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作者总结了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称为“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回顾小米的发展,小米前几年的确是将“参与感”这一法则做到了极致。小米的产品线比较短,每年新出的小米手机像是苹果一样,一般都是出个普通机型再出个旗舰机型,然后再加上红米这款低价爆款产品,基本撑起了小米整个手机产品线。而小米在在最初的发展当中,无疑是靠粉丝和产品起家的。物美价廉的产品肯定会吸引不少的粉丝,小米自己所说的为发烧而生其实本质上还是对产品的性价比的解读,没有好的性价比又怎么能得到发烧友的信赖和支持?没有好的性价比产品怎么能够在短期集聚很高的人气?而各种Root、刷机也只是特定用户场景下的小范围需求。
小米的性价比策略在小米诞生之初的确是赢得了很高的赞誉。同时,小米很好的利用了摩尔定律,也就是每18个月(貌似有数据显示现在已经低于这个时间了)左右硬件价格会降低为原来的一半,而刚刚开始出货的时候,数量及其有限,抢都抢不到,等到不限制购买的时候,其成本已经远远的降低了。小米不仅利用摩尔定律来制造饥饿营销,更是利用了这一定律来获利。
同时,小米的营销手段和用户体验也算是令人称赞的地方。综合来看,小米手机主要有5种营销手段,分别是口碑营销、事件营销、饥饿营销、公共关系营销和用户参与营销。小米手机的高性价比和发烧友对其的热爱都为小米提供了口碑营销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小米也很擅长做事件营销,比如售卖工程机不仅获得了各大媒体得争相报道还获得了米粉使用完工程机后的许多建议和意见,进而为手机进行相关的改进;至于饥饿营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是小米惯用的伎俩;至于小米的公共关系营销,和它很大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关系,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比如印度,小米多少都有通过公共关系来进行营销的举动;至于用户参与营销,小米科技创始人黎万强给出的解释是,小米手机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操作系统做到每周升级一次,并且让用户广泛参与其中,这就是一种创新,即便是应用软件要做到每周升级都是有相当有难度的,小米通过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使得用户有很强的参与感,也推动了用户对产品的喜爱和接受。
回到标题:营销靠内功,产品是本质。小米的营销的确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并且值得认真思考,但互联网时代产品终归是工具,只有回归产品的本质,认真用心的打磨产品,产能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有更多的创新,才能让用户更加惊讶。纵观小米,在智能手机还未普及、传统功能机厂商开始涉足智能手机生产的时候,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小米终归没能突破“零件拼凑工厂”的局限,反观国内的智能手机厂商,像苹果那样能做出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毕竟很少,大多数都只是做硬件产品的拼凑,再回过头来看小米公司如今的产品,廉价且功能简单的小米手环、前几天报道出现质量问题的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WIFI、小米电视、小米盒子…很多领域都有小米的足迹,智能家居、手机、家电,未来也指不定还会有别的方面产品,反倒像是靠营销卖产品而不是靠产品赚口碑。而与之对应的另一品牌华为则截然不同,华为不仅在手机方面有很深造诣,在通讯方面一直是国际领先的水平。抛开小米和华为的公司战略不说,但是未来小米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要在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只有创新才能收获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才能有更广阔的未来。
同时,这本书也提到了设计和运营相关的知识。在设计方面,作者提到了设计也有3W1H,就是在哪里(where)、对谁说(who)、说什么(what)、如何说(how),不讨论审美方面的问题,作者指出设计要简单直接,简单并不等于简陋,同时也要有可感知的情怀。在运营方面,“参与感三三法则”主张内容运营:有用、情感和互动。主张讲大白话同时不废话讲人话,并且引导用户分享扩散,一起互动一起玩。作者在设计和运营方面的见解相信与很多人不谋而合,毕竟现在的设计和运营都讲究简单直接,同时又让用户秒懂并且乐于参与互动。
后记: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永远长存(引自圣经)。抛开过去和现在,我们更想展望未来。小米在过去获得的成功和瞩目的确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方面,但面向未来何去何从,我不敢妄加猜测。互联网时代机遇的蓝海有众多的机会等着那些敢于创新、抓住机遇和脚踏实地的人,这些品质,不管是对于小米,还是对于其他千千万万的公司,既是目前成功的基石,也是未来需要恪守的品质。
(Ps:作为一只大三狗,不敢说自己有什么高谈阔论,只是就所看所听发表下自己的所感所悟,如果可以一起探讨,非常高兴,如果能有指导,更是幸运。最后附上看本书所做的一些笔记,也好以后能够拿出来看看做更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