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严后宽2】
小Z老师刚接手了一个新班级,她说其中一个孩子在她接手的第二天就开始“猖狂”起来了,上课的时候的随意下座位,对老师的指令根本不理会,还随意说话,班里也开始有几个刺头开始冒尖了,小Z老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老师的管理措施无效,很快班级风气就会被带歪,班主任工作就会越来越被动。
我是知道这个孩子的情况的,他不是做不到遵守上课纪律,只不过,他很清楚每个老师都是不一样,对纪律要求的严格程度也不一样,刚接触一位新老师,在第一天时还在观察,第二天他就开始尝试探索老师“开关”的位置了。小孩从2岁起,就懂得这么做,用自己的哭闹来控制大人,摸出大人的“开关”在何处,原则在哪里。如果曾经在某个老师的课堂上他试过这么“猖狂”,并没有接受过“有效”的教育,那么他就会变本加厉。在我的课上,这个孩子从来不敢如此妄为,很明显他是“见人行事”的。
此种行为也是有客观原因的。第一个是家庭、社区环境,我去过他家里做家访,那是一个城中村,居民素质不高,明白了他以前说脏话、竖中指,还有些痞痞的样子,是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在班级中,老师、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不高,批评居多,纠正恶习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在慢慢变好的,在文明礼仪、尊重老师、学习习惯上都在长进。他的不良行为,如随意下座位、大声尖叫有吸引他人关注的可能。还有就是课堂的设计和组织形式了,有趣的课堂更能够避免这样的纪律问题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