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收心1】
今天,几个新老师跟我谈起中秋节三天假期后,感觉到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假期作业完成的质量也比较差,觉得有些丧气。我笑问,老师们是否也都收心了呢?家长们呢?大家也笑了。是啊!过了一个欢腾热闹节日,多少会有些许涣散,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怎么利用作业评价,让孩子们尽快收心?试试这么做。
用好几个作业评价平台。目前的线上课堂中,孩子们的作业主要是在班级统一的作业平台上提交,在这上面,老师们可以及时批改、做出评价和反馈,有些平台还能积分鼓励,是比较有效的评价方式。班级家长群也是一个加强联系、搭建共识的空间。我看到有老师将未完成作业的几个同学公布了名单 ,马上就有孩子出来说会尽快补上,之后又接二连三的有人站出来说要补作业。不要小看这样的举动,此时老师站出来表扬这些要补作业的同学,就端正了班级的学风。此外,还有我们的主阵地——课堂。课堂是师生之间联系最专注、最紧密的时候,这时对于孩子们的作业情况做一个展示,发动孩子们一一进行评价,既进行了多元评价,又是一个学生见贤思齐、快速收心、积蓄能量的好机会。
牢记几个评价标准。一是作业设计时的意图,需要学生通过作业习得什么知识和技能?这便是作业的评价标准。比如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是观察单元,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动用多感官、多角度对事物进行较全面的观察。那么对于学生提交的观察日记的评价,就要根据“是否多感官、多角度”的标准来进行,以达到“教、学、评”一体的教学效果。二是学生在达成基本作业要求之上,有创新性的体现。比如除了多感官、多角度地观察之外,学生观察日记的语言表达很具个性,呈现出了比较巧妙的表达效果,那也是可以供全班同学学习的。第三是学生作业的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尽管有些同学的作业不一定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但是近期几乎都能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达标作业对于知识技能的训练是非常重要,做不对肯定是要帮助和纠正的,但不能因为做不好,就看不见个别孩子的努力,他们也需要老师们的积极评价。
分清几个学生评价类型。一种是“极致型”,这类学生是大家眼中的五好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是父母安心、老师放心、同学倾心的对象,他们的作业自然也总能是一个风向标般的存在。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树立标杆的作用,也就在于此。其次是“潜力型”的学生,所谓“跳一跳就能碰到桃子”的人,他们通常占班级的绝大多数,他们的作业可以用来做集体点评,而且是那种稍作点拨就能成为“极致型”的作业,能够给大多数同学订正的方法和追求更好的信心。另外,就是“后进型”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学习习惯未养好,听课过程出现了问题或是作业态度不端正,敷衍作业,甚至长期不交作业。这样的学生往往需要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做个别关注,根据他们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帮助,以让他们获得积极的点评,从而启动内驱力。
遇到问题的苦恼往往是没有把事情想明白、想具体。现代人的焦虑不是因为当下的问题,这只是一个烦恼的引子而已。就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可当你问他“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可以做哪些准备?可以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行动?”时,他的焦虑反而降低了,甚至还能燃起行动的热情。因为方向正确、步骤清晰、方法可行了,生活也就变得充实具体起来了。
因此,继续用“具体”对抗带来焦虑的迷茫感和虚无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