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信号】
今天收到了一位新教师制作的线上授课课件,打开一看,内容非常丰富,这是新教师的优点,全身心投入,按部就班,态度端正,想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都带给学生。课件足足有38页,她计划用两个课时上完。我笑说,这个课件的内容我可能用五课时都上不完。她也表示,在制作的时候有过这样的担忧。原来,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就有了需要警惕的信号啊!———如果自己都担心上不完,作为听众的学生是否能够吸收这么多的内容?是否能听得懂老师匆忙讲授的知识?是否有了足够的练习实践的时间?
备课中如何做取舍,是新教师的一大难题。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样才能令我们更加从容。取这一瓢,也就是抓住教学重点,将繁枝末节去除。那怎么抓住教学重点呢?
首先,要有单元备课的意识。用“望远镜思维”来看,明确本单元的知识与技能是什么,与此前一个年级和后一个年级的不同在哪里,它所处的位置有什么作用;用“放大镜思维”来看,本单元内课与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呈现出进阶性的学习?这样就容易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图谱,能够做到教中有数。
其次,抓住课后题。课后题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来设计的,新教师如果不知道怎么抓住重点,那么就组织孩子们一起根据课后题的情境问题来进行探索活动就可以了,至少不会跑偏。如果把握不好教学内容的选择,那可得好好控制自己的“加油添醋”。
另外,要注意语言的精炼。能抓住教学重点的课,除了管理好教学语言,不说繁冗的话之外,还要开门见山地来。为了导入一个教学环节做过多的铺陈,或是学生一个生成性的话题大家就一起跑远了,这是新教师的课上很常见的情况。这时,往往就会出现师生“跳出课堂”的情形,回过头来,要捡芝麻还是捡绿豆,都开始绕不清了。所以,开好头很关键。例如,教授素养训练点为“连续观察”的一课,一开始就说明我们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呢?(好处在哪?),然后从别人观察记录的方法中体悟、提炼出要点,剩下的时间就用作小组合作学习、技能训练以及多元的评价以做改进。
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还能有充分的时间实操练习,从知识上、技能上都可以获得更扎实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