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病邪进入了脾。一般来说,脾胃就虚掉了。
西医说的免疫系统,中医就认为这个东西就储存在脾胃里面。脾胃,胃肠道里面的津液就是免疫系统。那在伤寒论,仲景的书里面说的胃,肠,都是一个意思,全部都是指食物经过的这个线路,消化道,所以你不要看到他说胃怎么怎么,其实也在说肠子。他把消化道看成是一个整体。
这里太阴病,主要说的是脾。对应的是足太阴脾经。脾出了问题,湿气就会很大,大家可以回头看五行对应表,脾对应的就是湿。脾主运化,脾在人的中焦,中间这一层积聚了很多湿气运化不掉,所以这层湿气阻挡了人体热量的上下循环。
我们还是来以交通为比喻,本来人上下交通线通畅的,但是中间多了一层湿气,就好像在这个地区出现了不良天气,大雾啊,下雨啊,湿气么就是这个黏糊糊,雨蒙蒙的感觉,让你的车辆通过这里的时候变得非常缓慢,路况非常的差。
所以我们治疗太阴病的主要思想就是排湿,温补脾阳。
这个湿气是从哪里来的。湿气的产生主要有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两方面。比如说,大家知道北方的雪是很干的,南方的雪是水份很多的。所以南方水湿比较大,四川人为什么吃辣的,那个地方是盆地,水湿都积聚在盆地,所以吃辣的,辣味是发散的,可以把湿气带出去。还有呢,冷热交汇的时候会产生湿气,黄帝内经讲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地上的热气蒸腾上去,碰到了上空的冷气,冷热交汇,就下雨了。所以我们说,不要从空调房一下子跳到外面,不要夏天极热状态下马上喝冰水。冷热一交汇,马上会产生很多湿气。
更可怕的是,我们经常在人为制造湿气。为什么国家不让输液了,因为冰凉的药液直接注入到了热的血管里,冷热交汇。这几年,直接在输液室死亡的案例,很多很多。
有可能你会问那我们小时候也输液啊,怎么好像没这种输液致死的传闻。这个原因有很多,我们小时候,大家刚刚走过文化大革命,正好是中医被打压的抬不起头来那些年,所以大家对西医深信不疑,没有去怀疑他们。然后那个年代新闻媒体的报道能力也没这么强,而且媒体的注意力也主要不是放在民生上面,我们接收信息的途径也没有今天这么方便。那个时代的孩子也没有那么娇贵。
还有一方面,湿气是来自于食物,因为我们脾的功能变弱了,不能有效把食物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水液及时输送走,慢慢形成了水湿,比如说痰就是很明显的一种,积蓄的多了就形成了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