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妍妍妈妈
01
上周日,带妍妍在小区里玩的时候,遇到一位刘奶奶,跟她聊天的过程中,听她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她昨天晚上出门的时候钥匙落家里了 ,然后就打电话给她女儿,她女儿在钓鱼台附近的学校读研。
在等女儿回来的过程中,忍不住就哭了起来。女儿回来后,说她:“就这么点儿事,你至于哭成这样吗?”
后来,她跟女儿聊天,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分析给女儿听。她说,其实她就是不舍得女儿离开自己。
女儿说:“你想阻止我离开,就好像想阻止我不长大一样,这可能吗?”
刘奶奶笑着说,“我女儿个子比较高,我昨天晚上试图抱抱她的时候,却发现我已经抱不动了,而且也有点那什么……”
我接着说,“是啊 ,所以我想着能抱就抱,过几年想抱也不让了。”刘奶奶很赞同我的观点,说我和她的想法是一样的。
回家的路上,我就故意问妍妍:
我:妈妈现在抱你,等你长大了,还让妈妈抱吗?
妍妍:(摇摇头)不让了。
我:为什么不让妈妈抱了呢?
妍妍:我长大了就能走得动了啊!
听完妍妍的话,心里还是挺失落的,我以为她会说还要我抱呢。
我知道我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呱呱落地就抱在怀里的这个小人儿,已经逐渐长大了,终有一天,她是要离我远去的。
妍妍现在已经快3岁了,每次,妈妈看到我抱她,许是心疼我抱孩子累吧,就让我别抱,让她自己走。
我总是打着哈哈回应妈妈,“我不累”。
我不太关注娱乐新闻,但凡是有贝克汉姆抱着贝小七出门的照片,我是一定要扫上几眼的。
媒体上都说贝小七出门基本是靠抱的,真是个幸福的孩子。虽然我比不上爸爸们那么有力量,但还是希望能多抱抱妍妍,让她在我怀里多长几年。
02
有一次,我抱着妍妍在路上走,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孩子:妈妈,我走不动了,你抱抱我吧。
妈妈:不抱,你都长大了,我也抱不动你。
孩子:那她怎么让抱着呢(指着妍妍)?
妈妈:那是妹妹,妹妹小才要抱,你是姐姐,不用抱。
孩子哽咽着抽泣了几声,看年纪,约莫3岁多吧,确实像走不动的样子,但也只能跟着妈妈走了。
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形,我总是不能理解:为何一定要吝啬拥抱孩子呢?
拥抱对孩子来说真的很重要!
教育家孙云晓认为:“一个孩子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成长。而一个没有被父母拥抱过的孩子,心理上多少会有问题。”
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肤饥渴症”。上世纪40年代初纽约市一名儿科医生为了挽救濒死的早产儿,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搂搂襁褓中的宝宝,结果婴儿死亡率迅速下降,趋近于零。
美国迈阿密接触研究机构负责人菲尔德指出:人体的肌肤和胃一样需要进食以消除饥饿感,而进食的方式便是抚爱和触摸。
伦敦大学医学院的丽贝卡·斯莱特博士曾做过一项关于“拥抱止痛”的实验。59名婴幼儿在打针前,一半人给糖水喝,另一半给白开水。
观察发现,打针时喝糖水的宝宝面部表情明显要比喝白开水的宝宝更放松,而将喝糖水换成妈妈的拥抱后,宝宝放松的时间更长。
但无论是喝糖水还是白开水,大脑测试对疼痛的反应一样很强烈,不过被妈妈拥抱的孩子,疼痛反应却相对要减弱许多。
对此,斯莱特博士得出的结论是,糖水只能转移注意力,而拥抱才会真正缓解疼痛。
父母的拥抱是世上最好的良药,它比蜜糖还要甜,能让孩子在遭遇困难挫折时,为心灵补充能量,收获一箩筐的爱 。
李嘉诚先生在回忆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时,曾非常深情地说:“最难忘记的是父亲的拥抱。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稳健而富有涵养的父亲,与我亲密接触时,常常会忍不住紧紧拥抱我,并把我举得很高……”
记得小时候,爸爸最喜欢抱我和弟弟坐在怀里,然后用他的胡子扎我们,每次都被爸爸那短而密的胡子扎的痒痒的。如今每每回忆起来,便觉得有一股幸福的暖流在心间流淌。
有一次,邻居一个奶奶,她带着她的孙女儿,我带着妍妍,我们一起去游乐场。去的路上,我一直抱着妍妍,那个小女孩就要她奶奶抱,然后她奶奶就抱了。
我跟在她们祖孙俩身后走着,刚开始眉开眼笑的小姑娘,慢慢地,眼神竟变得有些落寞了。我直觉:她是不是也想此时此刻抱着她的是妈妈?
每一个孩子都是渴望父母的怀抱的,因为那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安全感,也能让孩子与父母建立最亲密的联结。
03
孩子摔跤了,想要抱抱, 你怕孩子会变得不勇敢;
孩子跟你撒娇,想要抱抱,你怕孩子会恃宠而骄;
……
只是抱抱孩子,真的就会把孩子宠坏吗?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是非黑白,泾渭分明,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
当你给的足够时,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再索取。
昨天我带妍妍去公园玩,出门的时候,她又把她的滑板车给拖着了。平常她都不太爱玩,我和她爸就问她:“你今天怎么想要带滑板车了”,没想到小朋友回答:“(妈妈)抱着(我)累啊”。
把我感动的不行,小丫头,竟然已经懂得体谅妈妈了。一路上,真的没有要我抱,只是让我扶着滑板车的把手。
1岁前,孩子是不懂得区分你我的,在他眼里,他和妈妈是一体的,哭了就要抱,饿了就要吃,妈妈的及时回应让他们觉得充满爱。
1岁以后,他们逐渐长大,慢慢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想要去探索周遭的一切,但是并不想和妈妈分离,所以他们需要用拥抱来确认自己是被爱着的。
3岁,孩子入园以后,一步一步地,他就需要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了,当孩子载着满满的爱去驰骋这个世界时,内心一定是坚定而有力量的。
对于出门在外的游子来说,家就是温暖的避风港;对一个与父母渐行渐远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拥抱就是他最美的记忆。
时间如白驹过隙,生下来才那么一小团的妍妍,眨眼之间,已经能跑能跳、会说会唱了,虽然知道父母和子女终将分离,但我多么希望,时间你能慢点儿走……
如果可以,就多抱抱孩子吧!抱孩子不会宠坏他,只会让他成长的更好。
为人父母也是有期限的,不要等到错过了,再来后悔。
• end •
妍妍妈妈:从育儿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跟着孩子一起成长的妈妈。
专注科学育儿、家庭教育、绘本故事、婚姻以及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