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行业的QQ
导语
2014年,图驴产品研发进展缓慢。一筹莫展之际,叶汉忠曾向吴国平抛出一个问题。
“如果我不做了,你要不要接着往下做?”
“还要做。”吴国平毫不犹豫道。
起初,叶汉忠规划了图驴的产品方向,但实际研发中,却发现进度一再拖延。吴国平也很着急,2013年年底他成立项目,希望面向建筑设计领域,为设计师提供一款在线沟通图片、文档、视频和三维模型的工具。“简单来说,就是该领域的QQ。”
但传统建筑设计出身的吴国平,做起互联网产品不免踩坑。叶汉忠没有离开,继续负责产品。吴国平组建技术团队转变方向,从移动端移步PC端。
今年6月,图驴PC版正式上线,它包含IM即时通讯工具、超级硫酸纸应用(意见标注工具)和三维浏览器应用(目前支持3DMAX与Sketchup模型),用户在通讯工具内组建项目组,讨论文件(支持图片、文档、三维格式等),实现PS级图形标注(可插入文字、语音、图形框等),支持8000万面数的3D模型可视化浏览。
目前,图驴已有1700多用户,每日在线人数120人左右。图驴企业版下周将推出,未来将支持更多文件格式。
梳理产品思路
嗡——,叶汉忠拿起手机,是吴国平发来的消息:有空见面聊聊?
之前两人并不相识,吴在网上看到了叶的工作背景,他是连续创业者,在互联网领域有十多年的产品运营经验。吴有兴趣让他加入公司。前后约了几次,这次总算见到了。
此时是2014年4月,初次见面,素未平生的两人言语投机。吴国平是建筑图形图像行业专家,拥有一家公司,主要业务是设计建筑效果图、制作地产三维动画等。
两人聊了许多建筑设计行业的话题。浸淫十多年,吴国平越发觉得这一行沟通落后低效。设计师接手项目后,通常需要反复修改设计,50%的时间用于线下沟通。而且,彼此沟通常常要涉及很多层级,一层层沟通下来,导致大量重复无用功。
据了解,国内每年产生数亿张设计图纸,建筑设计行业有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现在通讯手段这么发达,我们大量的沟通竟要依赖线下见面。”吴觉得这种状况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一般的即时通讯工具,如QQ满足不了这种需求。它牵扯到不同格式的文件,需要在工具内实现浏览、模型文件数据读取、意见标注等功能。此外,考虑到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软件要尽可能实现傻瓜式操作,并能够实现3D模型的可视化浏览。
于是,2013年年底,他萌生想法做这样一款产品。初期技术实现交给日本一家外包团队,吴国平充当了产品总监的角色。2014年年初,他们开发出了一个移动端的Demo。
但毕竟出身传统行业,吴国平对互联网产品的认识有一定局限。于是他希望找人弥补这一短板,眼前的叶汉忠是个不错的人选。吴聊得起兴,甚至和他谈到了工资股权的问题。
“给我1个月,我将产品架构规划出来,再定要不要加入。”聊到最后,叶汉忠撂下这么一句话。
1个月后,他带着规划好的产品框架找到吴国平。这个框架不仅包含团队正在做的图驴,还包括未来要做的图铺(C2C数字作品交易平台)。
自此,叶汉忠加入团队,但那时技术实现依然交由外包团队。
产品方向做了调整,转向PC端的研发。因为设计师基本都是以电脑为工作站,移动端产品显然不适合他们的工作场景。而且,建筑设计中的3D模型面数通常在千万级,移动端的硬件配置还达不到这个要求。
组建技术团队
研发过程不算顺利,进度一再被拖延。直到去年3月,产品开发完成。
拿着外包团队做出来的东西,吴国平登录后,结果只有5个好友的图驴,显示好友列表用了3分钟。“根本没法用。”依赖外包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吴开始组建技术团队。
5月,他分别挖来在大型门户网站、桌面端软件以及图形图像引擎方面有资深开发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产品的3个方向:PC版客户端、超级硫酸纸应用(意见标注工具)、三维浏览器应用。
研发从零起步,重新输入第一行代码,搭建底层架构。对团队而言,PC端产品最大的难点在于研发周期长。与一个月就能上线的App不同,图驴的研发需要3个月甚至半年。
没有前车之鉴,项目研发在摸索中前行。做一款通讯工具不难,市面上有很多成熟的技术方案,但面向建筑设计领域,沟通主要围绕看图、看模型、作品意见标注,这需要开发配套的图形标注工具。
同时,3D模型也常常用在建筑设计领域。为实现可视化实时渲染,三维浏览器更是团队研发的核心。一般产品能够支持100万面,至多900万面的3D模型可视化浏览。而团队的目标是达到几千万面以上,这样才能满足行业需求。
去年9月,产品开发出Demo版本。同时,项目完成9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是银桦资本等。
今年1月,图驴公测版产品上线。界面类似QQ聊天软件,最初面向C端用户,用足可自己组建项目组,支持不同格式的图片和文档,可在设计上插入文字、语音、图形框、图片等意见标注,支持3D模型实时渲染。
C端转B端
春节过后,为撬动市场,团队加入BD和销售人员。他们来到各个设计院和效果图公司,向设计师、主管人员推荐产品。
大家都认可图驴是一款好产品,可以提高沟通效率。但到了实际工作中,他们又回到了过去的套路,去公司坐班,线下见面沟通。几十年来形成的行业做法根深蒂固,大家单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都在问:
“我如果在家待着,你的这个东西能提升沟通效率吗?”
“没有收益,我为什么要用?”
推广进展较缓慢,公测并未吸引太多用户。6月,图驴正式版上线,较公测版本做了进一步优化,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
此时,吴意识到,产品方向需调整,面向C端难以撬动用户。妄图通过大量C端用户打开市场,太过理想化,毕竟建筑设计是一个非常垂直的行业,或许面向B端才会有出路。
投资方也给出建议。正值所谓资本寒冬,投资方十分关心图驴何时能实现快速盈利。C端用户变现困难,面向B端的产品更容易产生现金流。
BD调整策略,直接和设计院、效果图公司的老板谈合作。北京地区陆续有超过70家目标公司客户愿意付费。
目前,图驴一共有1700个用户,每日在线人数在120个左右,项目组4000多个。产品不仅是建筑行业在用,甚至可以扩展到整个图形图像行业。
下周,图驴企业版将上线。20人以下免费,企业版具备项目及流程管理、数据管理、文件存储等功能,解决项目制作过程中的文件管理和项目成果存储等问题。
/The End/
编辑 薛 婷 校对 唐 郡
原文链接:铅笔道 http://www.pencilnews.cn/p/1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