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收获——4/100

下班了,没有着急回去,看了一场电影,PS今年第一次看电影,在外吃了个晚饭。


有人做饭给孩子吃,回去也是看手机,这拾到拾到,那看看,也没有什么收获。


管孩子的人多,你一句我一句,意见不一致,很烦人。


没去回去孩子也不会找妈妈,都长大了。


爱家人是一种能力,爱自己是一种智慧——前者需要付出,后者需要觉醒。习惯性的付出失去自我,眼下自己需要做的是觉醒。

一个人如果满足的来源多元化,那么就不会将情感寄托在单一的人和事上面,自己轻松,身边的人也没压力。


但是女性想要过好日子,还是得先对自己好。


优先肯定自己

不要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容易内耗。


朋友来家里玩,当时前后差不多的时间买的房。


“我们的房贷已经快还完了,老婆这两年工资高,亲戚给多借了一点(手里闲钱,最近不需要周转)”

言外之意,你不肯吃苦,工资少,人家老婆能干啊!


心理特别不舒服,朋友走后,陷入自我怀疑,我还不够努力吗?


现在想明白了,和他们相差15岁左右,在他们这么年轻的,还什么都没有。


我们还年轻,还在努力奋斗,有积极的心态,年轻的身体,妥妥的未来可期。


眼下的这份工作工资是不高,在工作这一块自己还是有长期计划。


上次面试一份岗位没有分配到自己满意岗位,没有对应的证书,自己在好好学习,准备考试啊


这样努力的我,还不值得一个赞吗?


与其指望别人的赞美,不如随时给自己一个抱抱,夸一夸当下的自己。

自己给的满分,比别人的肯定更重要。



自己需求排在第一位


今年夏天没有出去游玩,一直宅家,孩子也不愿意出门,休假快两个月了,没有任何出行活动。


情绪的积累,无处宣泄,孩子不出门,自己也就不去了。


后面开启不带娃的出行,看见并尊重自己的需求,给自己减负,也是给家庭一次焕新的机会。


绝不做比较


人的焦虑感往往来自于比较。


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别人家的家庭底蕴、别人家的经济情况……都是焦虑的来源。


所以,焦虑来自内心,而不是外界的风吹草动。


当我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课后作业,字写的怎么样,玩手机对视力的影响,每天的运动情况。

把参照系变成自己而不是他人,焦虑自然就没啦。


你不知道门口遛弯儿的大爷,家里有多少房子在出租;

那个穿着朴素的阿姨,退休工资比你的工资还要高。


盯着别人看,永远不会满足;

看到自己的进步,才有动力前进的动力。


关起门来踏实过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强。


把生活往简单处想,健康的身体、稳定的情趣、积极乐观的自己,才是当下最该追求的方向。


别想那么多,有事情就讲出来,不合适讲出来的就写出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