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的第一个晚上,注定无眠,我便码码字消磨一下时间,也希望跳动出来的文字能将我的乡愁带走一些。
早上将近八点时,母亲将我和父亲送上了前往车站的顺风车。我坐在车子里,隔着那层绿色的玻璃,将分别时刻母亲的脸庞刻在脑海中。我挥了挥手,父亲亦然。母亲笑了,是对我的祝福,对我的不舍。
车子往前开,母亲的身影慢慢缩小,小成一个点,一个让我目光炽热的点。我离开母亲的怀抱,拥进未来的风雨中。
昨晚收拾行李的画面还历历在目。父亲母亲围着我转,时不时又问问还缺什么,叫我带多点衣服去。说实话,我挺讨厌这种时刻的,因为它是离别的前奏。
我和父亲成功搭上了动车,按时启程。我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慢慢倒退,我看着未曾谋面的风景接踵而至。于是,我走进了未知,把熟识抛在身后。
我又想起了离别前母亲的话。她说,你去上学了,就只有我们两个老东西(父母)在家翻袖子了(母亲是制衣厂的,秋冬季节会有翻袖子的额外工作,她通常带回家让我们一起翻,一般有几百个),翻到天都亮咯。
我笑笑,心中一片酸涩。
是啊,我离家去上学了。母亲还在踩着机器车衣服,在那间房子里,头顶的风扇还在吱呀转着,机器仍时不时地发出响声,母亲一坐就是一整天。
我的学费以及生活费就是母亲踩出来的。她坐在那个板凳上,一坐就是十几年。
我慢慢地长大,母亲的饭点却慢慢延迟。直至今日,她的饭点已比正常的饭点晚了一个小时。
所以是我长大了的身体压弯了母亲的脊背。
母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记忆中,她从来没有夸过我。偶尔损我几句,而我也知道那是玩笑话。没有听过母亲的赞美与祝福,仅仅是离别前她对我说的那句“一路顺风,健康喜乐”便让我热泪盈眶。
你看,她就是能一言戳中我的泪点。
记得开学前几天,她给我拿来一个小吊坠,叫我挂书包上,说是保我出行平安。我想着出发了再挂上去。结果她每见一次那个吊坠就叫我挂,让我赶紧的。
那时我才体会到,父母最想的,就是孩子能够平安。
母亲想我出行平安,想我平平安安。
父亲也不善言辞。他也只会用行动表达爱。我是个会晕车的人。动车还好,汽车大巴之类就有些受不住。坐在前往学校的大巴上,我稍微按捏一下眉眼或者闭一下眼睛,他就会问我是不是不舒服了,要拿创可贴沾风油精贴在我的手臂内侧。
早上8点出发,中午12点多才到学校。四个小时的车程让我疲惫。可父亲将我送到学校后又返程,几经波折,大巴高铁动车电车搭了个遍,晚上九点半才到家。但他没有跟我说累,只是告诉我到家了,问我在学校好吗?
在某些方面他们两个都犯了大多数父母会犯的错误,但我也不及格。所以我们注定是一家人。
以前看着别人拖着行李箱离家求学什么感觉都没有,轮到自己了,却无法做到完全坦然。
尤其是刚离开家的那个晚上,总是会想昨晚自己还在家里干嘛干嘛,吃零食,睡大床,不叠被子,不洗衣服……如此一想,就更难受了。
但一想到那么多的同学都离开了家学着独立,有的甚至去了北国,便又有些释然。
有句话如是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可能是说在分开的日子里,我们各自都要好好生活,多多努力。重逢之时,我们都不再是当初的样子,而是更好的自己。
我念着父母,父母也念着我。这种互念,始终让我有勇气告别过去的自己,有勇气让我重新开始。
9.13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