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summary/事半功倍vs事倍功半

以下内容均来自于吴军老师的谷歌方法论,外加自己的感想。

事半功倍vs事倍功半的做事方法。

楚泽:德国人,最早用模块化原理实现可编程计算机的人。原先从事飞机设计工作,需要大量繁琐的计算,于是辞职回家研究能够计算的机器。

楚泽大学学习力学,在那个年代,力学和数学是不分家,所以数学也很精通,发现很多计算的公式就那几个。

楚泽的工程背景,让他具备工程思维,遇到多复杂的问题,想到用简单的工具或技术来解决。工程背景的另一个特点是会做项目管理,将多个问题拆分成各个小问题,借用内外部资源协同处理解决,事半功倍。遇到事情,巧妙地利用了等价性原则,毕竟两件简单的事情做起来要比意见复杂的事情容易的多。

另外,加上大环境的影响,对技术发明的需求、相关技术的成熟等等。

最终依据天赋、努力+运气,使得楚泽发明了Z1-Z2-Z3。

三点启发:

1、当世界上任何东西越做越复杂的时候,就是从复杂往简单转变的时候。

2、一口吃一个胖子结果可能是零。大的目标要分解成简单的,一个个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能拆成两个等价的简单的问题,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很多,就可以事半功倍。(让我想到企业管理领域福特的突破:流水线)

3、复杂度通常不是随着问题的规模呈线性增长,而是呈指数上升。对不同规模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