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又这样过去了,想起 2015 年年末,我写下的好像也是这样的句子。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我的 2016 ,那应该是“在混乱中成长”。2016 年是我尝试改变的一年。我开始真正试着暂时放下那个可以称之为“梦想”,也可以说是“执念”的目标。我为那个目标真的努力过,并且好像如今也没有别的办法再次找到接近它的道路。我曾在 2015 年年末时写下的《那谁,2016 我对你的期待》一文中也说过,如果没有实现当初的梦想,那么也应该是暂时放下的时候了。这么说来,我也算是履行了当时的诺言。
既然如此,就开始工作。认真投入工作让我发现了很多自己之前不以为意的“不足”,或者说,我以前知道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直到 2016 年的下半年,我才意识到这些缺点都可能都会是限制我未来发展的“绊脚石”。比如,不够细致、缺乏条理、遇到突发的状况或者紧急事件的时候会慌、不够冷静、大脑时常会乱成一团麻、大家在开玩笑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接“茬”……这些都是问题,但是目前我还没有找到解决或者改善问题的方法或者途径。只能是虚心观察,看看周围的同事是怎么做的。
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读书,我到去年猛然发觉自己“不会读书”或者说“不会精读”。也就是说除了备考用书,在平常读书的时候,我很少认真总结和消化书里的内容。这表明很多书我读着读着也就过去了。这些书可能在我的大脑里留下了印象,也可能参与和改进我的意识和观念,但是,一旦我想把这些书中的内容以书面文字或者口头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大脑是一片空白,空空如也。在某种程度上,我其实“不会读书”。反省一下,这可能跟我自己长久以来的读书观念和读书方法有关,我一直奉行的准则是“开卷有益,不求甚解”。当然,直到现在我也不觉得自己这样的准则有什么错误,读书仍然是我认识现实、逃避现实、尽力拓展生命之经验,寻找自由的一种途径。但是,我希望在未来的一年当中,在“泛泛而读”的基础之上,可以深入一层,那就是“勤做笔记、多总结、多思考。” 尽可能让书里的内容成为我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我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内容进行“二次表述”,以求跟这些书里的知识产生更紧密的联系。2017 年的一个小目标,我想就是搭建和完善自己看待事物的知识坐标系,刻意训练自己如何有逻辑地进行思考、写作和口头表达。去年根据豆瓣的记录,我只读了 49 本书。今年的目标依然不会太多,暂定 50 本。比起看书的数量,在未来一年中,我更期待提高自己阅读的质量。换句话说,我希望通过读书能够倒逼自己有更多的输出。第一,有意识地整理读书笔记。根据王韧勉在《优秀笔记的四大必备属性——2200 本阅读总结》一文中提出的优秀笔记四个要素:首先是精炼。在阅读过程当中,我们要学会抓住一句话当中的高级动词、名词以及数字信息。高级动词往往会透露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名词是主体。数字信息可以用来进行区分。其次是要有逻辑。笔记要有逻辑性,要用多层符号系统来表示属于不同层级的笔记信息。再者,好的笔记需要留白,以便日后进行补充。最后则是互动。不同笔记之间可以互相穿插,从而激发记笔记的人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层面的思考。第二,写读书报告。至于撰写的标准,我仍然会参考王韧勉在《知识反馈的征途——2000本阅读总结》所提出的五点,即
(1) 两句话总结本书核心观点极其深远影响
(2) 概述本书每段内容,以及全书重点亮点
(3) 分析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与书成关系
(4) 评述本书的优点、缺点与不足
(5) 总结、展望、推荐阅读
我对自己要求不高,希望未来一年,能写书符合要求的读书笔记加书评总共大约在 20-30 篇左右。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佛法的学习。去年一年,我对自己学修的状态还算满意。每周五尽量去参加晚上的小组共修,周末抽时间上山做义工。去年,体会很深的一次是 10 月份的水陆法会。整个筹备的过程很琐碎很辛苦。在七天的活动中,我们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状况,我记得第二天的时候自己情绪上就已经有些崩溃了。好在最后一切顺利,我再次发现自己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不够冷静的心理状态。另外,我记得在七天水陆法会的最后一天,带领大家诵了七天经的贤谷法师,给大家做了一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开示。于是,各种机缘巧合,这场开示成了我记忆当中的一颗舍利子。我告诉自己,今后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再黑的深夜,都要记得曾经有那么一天,龙泉寺的一位法师跟我们大家,结过一次善缘。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坦诚的力量。未来一年,我希望继续研习佛法,看看周末能不能坚持上山去上课。坦白说,从 2014 年毕业至今,我遇到过很多困境,每一次我都是靠着佛法一路坚持过来。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学习佛法,今天的我会是个什么样子。
除此之外,去年还有两节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九月份跟阿可、小伞还有小松组队参加了“善行者100km ”的比赛。虽然没有完成全程,但我觉得这个比赛对我来说是一个开始。我想要继续坚持走下去。我跟阿可是大学同学,虽然我们曾经看过同样的演唱会,参加过同样的户外活动还有共同认识的朋友,但是在今年之前,我们完全不认识。阿可是通控系毕业,但是,坦白说我知道他读过的书也许比我要多得多。他的梦想是开一个书店,直到今天也没有放弃。对此,我很佩服他。其实,更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一点在于阿可是一个很平和的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比如我,难免内心会有种种难以消磨的傲气,但是这样的傲气在阿可身上完全不存在。他总是那样和善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而且那种和善是一种天然的态度,让人很舒服。在比赛的路上,我们曾对“《红楼梦》是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样宏达的命题有过争执。当然,原因还是在于我。我把一个学术的标准横加在了阿可内心的标准之上。这是不对的。最后,我们队里,只有阿可一个人走完了全程。今年如果还有机会,我希望我们还可以一起组队。
第二件事情是我去青岛坐在第一排看完了梁咏琪“出道二十年,一路好时辰”的演唱会。在她的歌声里,我找到了很多尘封的记忆。我仿佛再次体验了一次初恋的感觉,新鲜、热情、充满希望。今年,是她出道的二十周年,也是我喜欢她的第十四年。这其中我度过了青春期最不开心的六年,走过了还算平顺的四年大学生活。来北京读研之后,她出来得少了。我听她歌的次数也少了。可是,无论怎么变化,她声音里的那份熟悉的味道是别的人都给不了的啊。
至于感情,我已经到了每次过年回家都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长辈的年龄,但我仍然坚持的底线就是不能为了所谓的“孝顺”去结婚,除非是真正遇到了对的人。至于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对的人,思来想去,只有一点——善良。真正的大善和大恶都是需要勇气的。而我也一直相信,只有跟真正执善而行的人在一起,也许我们才能真正去往更深广的世界。我常常想的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以后我有孩子,希望一定不要用“爱”的名义去绑架他或她的个体选择。就我个人而言,这辈子大概都要从和父母亲戚的对抗和内疚的相互纠缠中继续成长了。
因为工作了,所以在年后正式上班之前,我应该还会写一个专门针对工作方面的个人计划。
以上就算我对2016年的总结和对2017年的展望吧。
就这样,我常常会跟自己说,虽然你没有天分,也不够努力,还很迷茫,但请不要放弃,一直坚持走下去。在有限能力的基础之后通过个人的努力,一点一点的去进步,争取不浪费每一天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