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阅读本文时,请先在家中找到一个不被打扰的区域,然后,逐字逐句阅读15分钟,如果你能阅读15分钟,那么,你也可以实现在家中随时进行办公和学习。
家是居所,更是休息放松的区域,家中有客厅、有卧室,如有空闲的区域,则可设置书房,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会设置书房。
家总是和休息、放松联系在了一起,而想要再这样的区域进行办公、学习,可以想象,难度是极为巨大的。
或许,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非常希望在家可以进行学习、办公,因为这样就可以一直和家人在一起,而且也可以节省很多的办公成本。
当然,想法非常好,但实现起来却不易,毕竟,家中总有很多的干扰因素存在,这些干扰因素让你无法进入全身心的学习和工作状态,也就是专注状态,所以,想要在家中工作、学习,其难度是非常巨大,但这也并非不可能。
在展开讨论时,先想象一下,在家学习有哪些好处,如既然可以在家中进行工作、学习,那么是否意味着自己可以在其他任何区域也可随时调配自己的状态,最终实现不受场景约束便可实现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提升;此外,亦可获得远超其他人的能力提升;第三,可以提升家庭的关系,给自己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最后,就是对于自己自律能力的培养,在家中都可以做到随时的学习、工作,在其他区域也会更加的如鱼得水。
当然,人这种动物很是奇怪,一旦适应了某个场景之后,就会固化自己的一些行为,适应了在工作场景中办公,适应了学习场景中学习,适应了在家庭场景中休息,适应了在运动场景运动等等之后,人的行为好像就被分割了一样,一个行为好像只能适应一个场景,多么的矫情,又多么的可悲。
就如《自私的基因》中提到的一样,你以为你是在自己去做选择,实际上并不是,而是你的基因为了存活去做的选择,你以为你在自由的选择恋爱对象,实际上并不是,基因为了更好的延续,所以选择更漂亮、更健康、更富有、更有才华的异性选择交往,当然,如果你无法匹配这种异性时,你的基因会退而求其次选择生存,只要可以让其生存下来,异性是什么样的主体,它并不关心,而且为了这种生存,它们会逐渐的改变对方,让彼此变得无法分离。
如果把场景比做另一半,那么你的基因为了生存已经和场景形成了密切的联系,但这种看似无法分离,只是看起来的而已。
就像本篇文章的共创者一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观点在本文中体现,同时也认为自己的观点不可或缺,而且其实本文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实际情况是,每一个观点都可以删去,包括本文中引用的故事、阐述的道理、名人名言等等,但是,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不会这样去做,因为,我们并不自由。
一个构建的场景竟然就限制了我们的学习和办公行为,以此推之,我们所谓的自由显得多么的可悲。
故遂成此文,以警醒诸君。
01 提问:在家中、办公学习的本质含义是指什么?
不要以为你已经搞明白这个问题!
如何在家中办公、学习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要搞明白:什么叫做在家中办公、学习,家中办公学习又要面临什么障碍,对于这样的障碍又要如何解决,如果无法解决怎么办,有没有什么替代方案,如果没有替代方案又该如何?
首先明白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其次,明白工作的含义,工作是指用某一物改变成某一物的创作形式。
无论是学习和工作,从字面含义而言,其本身就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主动的去进行某种行为并获得某种结果的过程,其本身并没有场景的限制。
但是,为何我们还要提出疑问:“如何在家中办公、学习呢?”,难道家中有某些因素阻碍了工作、学习的行为吗?
答案是一定的,家中或有舒服的环境,或有子女与你的互动,或有娱乐,或有另一半要求你去干家务等等,这些都是阻碍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每个人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很多工作必须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有些业务必须当面才能进行,这些都是阻碍。
明确了阻碍之后,怎么办?
解决即可,答案就是四个字,但很多人根本没有解决的“心”,所以自然不会有“解决的行为”,更不会提出“解决的方案”,因为他们认为在家中办公、学习根本不是主流,这段时光会很快过去的,越是这样想,问题就一直存在,也一直不会解决。
电脑软件如果出现一个BUG,最好的修复时间是BUG发生后的8小时内,如果超过这个时间,那么修复的时间成本将会变为48小时,如果超过48小时,那么这个BUG就存在无法修复的可能。现在的我们,是否也遇到了这样一个BUG,但是,我们却迟迟未将其修复,而且仍有其扩大,我们真的想要一个无法修复的结果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不想要,所以,请踏上解决之路。
02 思考:很多解决方案只要翻开历史就能找到答案,历史虽然不重复,但总是押韵。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到心学之精要”心即理“;维克托.弗兰科尔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炼狱)悟到了在刺激和行为之间还有选择想象的空间;关羽在行军途中还要夜读《左传》,学习兵法谋略。
这些历史人物,他们所处的环境并不如我们,但是,他们为什么可以将工作、学习安排的井井有条,剖析这些案例,很多解决方案已经不言自明。
贵州龙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土著山居民居住的一个小村落,在明清时期是一块难以想象的蛮荒之地,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王阳明却创办了龙岗书院,修建君子亭,何陋轩,玩易窝,迎宾堂。
虽不能和当世之大儒俊才交流,但可静坐求心,最终悟道,通过《易》而理顺之前所学,悟道心即理,无需外求,内求即可为圣,随后,即明心学之精要。
王阳明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还能悟道学习,是其心性如此,还是其他外因,心性不可学,而外因可以学。
王阳明的父亲龙山公曾经和王阳明说过”唯有读书,方能显家世“,其父亲的父亲竹轩公留下来的遗产也只有一屋子书籍,而王阳明的父亲又凭借读书中了状元,故王阳明对读书有深刻的认识,故其年少时博览群书,学习诗词歌赋、学习书法、学习兵法、学习佛法、学习道法,交友、赋诗、拜访大儒娄谅,其知识之丰富、认知之高决定了王阳明在任何场景都能写书、赋诗。
由此,可以推知第一点外因:”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会让一个人不甘懒惰,不甘于成为一个庸人。
唯有自由、独立的思想才够在任何场景中控制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学习也罢、工作也罢,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知识和认知,它们决定你在无事可做时,应该选择什么作为消遣的方式,它们决定你的精神食粮应该是什么,它们决定了你的精神应该成为什么样子。
工作、学习,如何摆脱场景的限制,先要从精神着手:慎独、反思就是有效的方法。
另,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建设了几处厅堂,其分别为君子亭,何陋轩,玩易窝,迎宾堂,这是王阳明对于场景的划分,君子亭强调自己的志向,何陋轩强调内心的修养,玩易窝是反省、思考的区域,迎宾堂就是与人交流沟通的区域。
一个人的专注力毕竟有限,那么,如果将身边可以运用的事物都运用起来提升自己专注于某项事物的能力,那么,专注力必然会获得巨大的提升。
而这种运用事物的能力就是划分场景,划分场景的好处是在自己看到或者遇到某项事物的时候,自己的大脑就会进入某种状态,例如王阳明对于厅堂的建设就是为了让自己在进入思考区域时思考,学习区域时进行学习,迎宾区域进行迎宾,什么事情都不耽误,什么事情都能始终用一心。
这一心以“慎独”为地基,故虽有多种变化,但其核心一直未变。
慎独的好处在于,你能明白和理解,在你独自一人时,你应该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可以做什么。
王阳明好读书,除了家庭影响外,还有一点就是他明白,目前阶段,他缺的是什么,因为缺,所以要下苦工将这部分缺失拿回来,如何下苦工呢?
《王阳明大传》中提到典型的两个事件:
第一件:王阳明好读书,每晚回家后秉烛夜读,最终患病(肺结核一直有,因为读书而加重),其父龙山公不得不在每晚禁止王阳明点灯,但王阳明总在其父入睡后,继续阅读,好读书达到了如此的境界,其迅速积累广博的知识也不为惊讶;
第二件:在平定江西匪乱时,虽然在行军途中,但每晚必读书,同时每有空闲时间必与自己的弟子讨论心学,忙中取静,这或许是一种能力,但更是积年累月练就的习惯。
每当需要在家中启动自己的办公、学习场景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缺什么,你需要补什么,还要反思一下,这个“缺”是不是真实的问题。
另,由王阳明设置厅堂的方式,给我们第二点启示:设置包含某个大量行为线索的场景,就可以调动某个行为,而且,环境中包含的行为线索越多,这个场对你的影响也越大。
这时,就需要你反思一下你在工作场景中的各类线索:办公环境的设置、看的软件、写作的内容、写什么文书、什么时间去做什么事情、去做某件事情的心态、你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你如何解决,细节是魔鬼,掌控细节,"场“的力量才能发挥作用,才能让我们的心对于所有的空间功能设置都有独到理解,而能理解就能重构。
当你习惯了在家中的某个区域去做某些事情,就会形成一个习惯,而习惯会产生稳定的心理预期,稳定的心理预期又会巩固习惯。一个人在某个空间去做某事的时间越持久,这种场景对于某事的调动能力也越强。
故,你也需要属于你的君子堂、何陋轩。
维克托.弗兰科尔最出名的的著作分别是《生命的意义》、《少有人走的路》,其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伟大在此不再论述。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里面,作为一名犹太人你能做什么,每天除了面对同伴的被屠杀就是等着自己在哪一天被屠杀,这样恐惧的时光里,弗兰科尔的内心也充满了恐惧,但是,他还在想,同样是在恐惧中等待死亡,为什么不思考一下恐惧本身,即自己为何会恐惧,因为自己要面临不确定的死亡,所以恐惧;那么为何面临不确定的死亡,人就会恐惧呢?因为人想活着;那么人为什么想活着呢?为了生命中美好的事物;那么为了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不现在思考美好呢;或许,是可以思考美好的。
随后,弗兰科尔就让自己的行为变得积极,积极虽然不能避免被屠杀,但是,积极可以让自己时刻追寻生命中的美好,所以,无论死亡何时到来,他都准备好了迎接,当然,最终的最终,他获救了,也是唯一获救的人。
由此,可以推出第三点,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场景,只要明白你的目的是什么,围绕目的构建你的反应机制,就会形成多种可选择的行为模式。
弗兰科尔选择的是积极的行为,而我们为了工作和学习,即使面对不确定的阻碍或者是无法进入工作或学习的状态,我们都要思考,如何改变这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连接,因为在二者之间,我们还有选择的权利。
而选择,就是我们可以控制,可以改变的东西,而拥有了改变的权利,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其他任何地方学习、工作都会如鱼得水,因为,有鱼的地方就会有池塘。
鱼自带池塘:关羽阅读《左传》亦是如此,根据自己的目标调整自己的反应机制。
关羽读《左传》是为了行军打仗,有极强的目标感,一切打扰和和阻碍也就没有意义。
阅读《左传》是为了行军打仗,行军打仗可以丰富自己对于左转的理解,二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获得战斗的胜利,因为这一目标的存在,所有的杂念也就消失,所以才能用一心,做一事。
在家中学什么,做什么工作,这都是对于目标的定位,如果能将目标确定,所有的精力、时间都会贯注于此,无事不可成。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金榜天下知。极强的目标感,方能忍受十年寒窗,耐得住寒窗,方有天下知的美名。
04 家中办公、学习之思
人为何如此矫情?
周国平先生提到在家中写作、办公的好处在于可以不遵守任何作息规则的同时又生活的有规律,在家中可以安于自己的笨拙和孤独,虽然有家人的打扰,但也有家人的陪伴,但重在你选择了以什么为你的精神食粮。
如果选择读书(学习)、写作(工作),那么这可以让你远离庸俗,虽然这让你失去了成为“网虫”的机会,但也让你获得了独立精神,你能够远离贫乏和空虚。
“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将有并会形成不同的内心世界。”
在家中既然要学习、要写作,那就要明白你想要写什么、学习什么,而选择了这种选择,你就要意味着要牺牲什么或者放弃什么,因为获得就意味着失去,失去也意味着获得。
当然,还得禁止自己去做某些事情。
正如周国平先生提到的“如果你有一天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远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消遣并不能决定你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你选择在家中学习什么、工作什么,同时禁止自己的消遣,这必然可以让你远离不该做的事情,而远离了不该做的事情,自然,该做的事情就多了。
家这个场景的设置,给人更多的是对娱乐的定义,你得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的空闲时间是在哪里度过的呢?在这个空闲的时间里,你选择做的事情又是什么呢?
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在家度过了空闲的时间,而在家里选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休息,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家中能做的事情也只是休息;忙碌了一周后,周末选择在家中做的事情也是休息,休息与家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家就被定义为休息之地,由此,可以想象,在本应该休息的区域,去选择工作和学习,难度是很大的。
基于此,必须明确一点:将本应该休息时应做的行为进行替换和禁止,那么工作、学习的行为才能有机会填到这些被禁止的行为中。
我们的很多工作都是在工作场景完成的,所以,我们把工作的习惯、思维方式、意识、对于工作场景的适应能力全部都放到工作场景,这是我们自身对于场景的依赖。
但,仔细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们太过于矫情了呢?
那些一直在家办公的人员,例如作家,他们为何可以实现在家办公学习的目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或许有人说,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作家在家就可以完成这些工作,而我们的工作必须在办公区域完成,这一点理由很有说服性,但是有说服性不代表真正的符合实际情况。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像《头脑特工队》中的细胞一样,外在的你以为自己所有的决定、行为习惯都是不可改变的,你的所有决定以及适应能力都已经定型,无法改变,但是,在你的身体内部,你的每一个决定都被进行了控制,你只是被操控的一台巨型的机器而已,你并非不可改变,而改变也可以很快到来,你只需下定一个决心,内部的所有细胞便会开始逐步围绕这个决定进行调整,虽然也有很多的反对派,但是,无需担心,一旦这个决定对你有利,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改革派战胜反对派。
故,禁止娱乐行为,想象自己所处的场景就是工作场景,随之而来的必然就是适应,因为你可以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可以随时实现。
现在,或许是下一个决定的时候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