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威信的思考
做班主任一年来,才对威信这个概念进行思考,这也证明了实践是学习的动力。当然这个思考过程也是由浅到深的,如同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一样。刚开始,我对威信有种不好的印象,认为它一定是严厉的,甚至是不讲方式方法气急败坏的。再后来,由于班级管理上的问题,如学生不买账,我自己都感觉吃力,从而引发更深入地思考,也向优秀班主任学习,才逐渐领悟到威信真的是一个具有威力的褒义词。
百度对威信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威信,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影响于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它是一种“无形的召唤,无声的命令”。
我从优秀班主任所在班级的学生中了解到:这个班主任不需要很凶,而常常是不凶的,几乎是不发脾气的,他只是给你分析不学习、不训练的后果。由于他本身的专业性、地位,对于他所说的话就没有不相信的,也没有不照做执行的。相反,换成另一个老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也就是说这个老师没有威信了。
二、马卡连柯关于威信的观点与做法
班级管理现实上的对比让我对威信有了关注,促进我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家庭和儿童教育》的书中,我第一次读到关于父母威信建立的必要性。
他强调父母应该在孩子年幼时就建立威信,说威信一旦形成习惯,家庭的惩戒就不再需要,家庭教育就变得轻松。
他强调威信建立的方式,不是通过父母对孩子的疏远来获得,不是通过父母的妄自尊大来获得,不是通过父母的迂腐来获得,不是通过我们最常用的说教来获得,不是通过不正确的爱来获得(如温柔的言词、没完没了的亲吻、抚爱和表扬),不是通过收买来获得......
他强调,教育儿童需要的是最严肃、最朴实、最真诚的态度。具体表现在教育的语言上,作者强调:家长应尽可能早地掌握安详的、沉着的、有礼貌的,但又总是坚定的语调,用这种语调对孩子发出事务性命令。
他强调,发出的命令要简单,只说一次,发出命令的模样和语调要使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毫不怀疑命令的正确性和执行命令的必要性。
他还强调,如果孩子不按照命令去执行,将会受到惩罚,其包括不准玩游戏等。
当然,对于作者关于威信的观点与做法,我有保留自己的意见(比如需要命令吗?除了命令还有什么别的合理方式,比如协商的方式等),而只吸取其可以使用的部分。
三、怎样建立威信
首先思考问题:在学校与家庭中使用最多的说教、批评可以建立威信吗?常常喋喋不休地说教或者声嘶力竭地批评是什么原因呢?教育者在意识层面里认为教育孩子是我们的责任,这里可以大谈教育的作用,不教育的后果。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在潜意识里反映了教育者对教育的手足无措、焦虑。也就是说教与批评是教育者无能为力的体现,是害怕教育失败的一种挣扎。我想,这样的教育不但没有效果,至少没有抵达心灵的长期效果,而且还会助长教育者的错误习惯,损害教育者的威信。
那么,威信如何建立?当我这样问的时候,似乎把威信当做头等大事来办。事实上,威信是一种正确教育的结果,后来也成为教育的手段,威信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威信要怎么建立?如果一个人想要建立自己的威信,必须明确:威信既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别人捧起来的,而是靠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浇铸起来的。我的同事耕耘了二十多年才成为优秀班主任或一个教育家的,这就是明证。
根据我的经验,要建立威信,需要做到:
1、以爱作为前提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威信中对教育者的敬爱之情是“用爱交换得来的”,教育者有了真爱,才会有其他的教育品质。特别对于高中生,教育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拳拳地教化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坚持制度的执行
不管是教育一个班集体还是一个孩子,都要从遵循制度开始,最后养成习惯,用习惯来约束人、教育人。首先,制度必须是人性化的,是为受教育者着想的,是没有超过他们能力范围的。一旦制度建立,就要毫无条件地长期执行,最后形成一种像文化一样根深蒂固的存在。我的事实表明,不管是家长还是班主任,制度如果朝行夕改,最后制度形同虚设,教育者的威信也会所剩无几。
3、控制我们的情绪与表达
现在我更逐渐的明白,交往、教育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情绪与表达的好坏。我想,大多数人都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无论是好的或者坏的。我们教育者常常面临着情绪的爆发点,也常常表现为瞋目裂眦、火冒三丈地批评甚至辱骂。但是然后呢?这不过发泄当下的不满,是教育者获得的一种情绪快感。我曾听过一句话,叫“轻话说重语,说到对方心里去”。
马卡连柯在谈到父母教育孩子的语言方式、情绪表达时说:如果在教育孩子时不是经常地神经紧张,而是在健康、平静、正常、理智和愉快的生活中教育孩子,那么儿童的教育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什么你要知道我现在的情绪如何呢?很可能我现在很愤怒,也可能很高兴,但外表上一切都正常,衣冠楚楚。每位家长在与孩子谈话前都应该督促自己,使所有的情绪都消失。家长与老师都要有这样一张“气派的脸”。
让所有消极情绪都消失,我认为很难,其实我想我们的情绪本身都有教育的功能。所以关键在于情绪的可控制性,在于这种控制下的育人是否实现了。另外教育的方式特别重要,它的语言表达不是张牙舞爪的,可能是春风化雨的,却是能到达一个人的心里,使受教育者反思过错。我在很多著名人物成长的书籍中感受过这种语言的教化。
这也让我想到幽默的语言特点或者人格气质,幽默在教育中的作用,当然这是后话了。
以上即为关于威信的点滴思考,与读者分享,希望得到读者真诚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