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43】八佾篇第三则

今天学习论语第四十三则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礼做什么呢?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乐做什么呢?”

学习笔记

“仁”,就人之性而言,是指真诚的心意以及向善的自觉力量;就人之道而言,是指人生正途或是择善固执;就人之成而言,是指完美的人格。如果把这句话说完,就是: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不走在人生正途上,又缺少完美的人格,那么礼乐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缺乏真诚的心意,礼乐变成做戏

本章向我们揭示了孔子的志向和事业。孔子的时代,礼坏乐崩,即礼、乐只剩下形式而没有内涵。礼、乐只有以人性情感作为基础,才可大可久,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一个人如果表面上尊敬上司,内心却看不起他,这样的关系绝对无法持久。甚至,一有机会就会诽谤上司,甚至发生更严重的违礼行为。

孔子思想中的“仁”这个概念,在本章阐述得十分清楚。我们一定要掌握三个层次: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读《论语》最大的困难,不是文字的问题,也不是翻译的问题,而是其背后的思想系统问题。孔子强调他的思想是“一以贯之”,我们又怎能忽视系统性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