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行动力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一样,做事喜欢观望、缓一缓、不用急、等一会再做也不迟,后来事情非但没解决,反而身心俱疲…
我们一起来看看李瑞秋老师 关于对行动力上一些问题的解答吧
《打开心智》第四章 果断行动 如何摆脱懒惰、拖延和畏难
其实行动力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行动力差不是你懒,也不是你想投机取巧,影响行动的原因:
包括人类大脑天性使然的问题、性格的问题、在外环境的问题、心理层面的问题、还有生活的经历塑造的那个内隐自我的问题等等…
作者把影响行动的因素分为四大类
这四大因素(图1)可以先了解一下,不用记
下面针对这四大因素一一展开聊一聊
第一大因素→威胁敏感
你是容易情绪内耗的人吗?
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情绪内耗者
导致情绪内耗的原因是什么呢?
作者说我们的大脑有两种运作模式,第一种是中央执行模式,第二种就是默认模式
当中央执行模式运作的时候会抑制默认模式
举个例子:
中央执行模式就像在考场上的你→此刻注意力在如何解题上,大脑很专注,不易分心
默认模式就像上自习的你→这时候大脑处于很放松的状态,自由且散漫
脑子里可能在想下课了去和谁一起打球、放学了要去吃什么饭、哪本小说比较火,哪个电视剧好看,成绩老上不去怎么办,明天穿那件衣服上学,怎么说服爸妈给你买个新手机等等…
我们的大脑大部分的时间,都被默认模式侵占着,毫无察觉,等你感觉累的时候才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是不是想的太多了,但没有始终没有找到原因
默认模式,会无限循环的播放着我们对过往和未来的念头,对某人、对某事、对某物……一直在检索着
它好像为我们找寻答案,它好像在为我们找到解脱的方法,它好像在提醒我们要提防着什么,它试图向尽它的一份力帮助些什么
默认模式会一遍一遍播放着我们难以释怀的事情,它会一直提醒我们有某事没有化解
所以我们遇到难过的事情时,是不容易集中精力去做其他事情的
此刻我们的大脑被默认模式占据着,中央执行模式一时半会赶不走它
这就是我们内耗的原因…内耗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它可能不是负面的,它可能是在保护我们
只是默认模式在一天当中运作时间很长,所以我们常会感觉一天什么也没做,怎么会那么累~
因为不管是默认模式还是中央执行模式,都是一种耗能的行为
那了解了大脑运作的原理,我们该怎么做呢?
①有一个比较好的多方法就是记下来
因为默认模式会反复提醒我们尚未解决的事情
当它在提醒我们某事的时候,你就悄悄告诉它:谢谢你的提醒,我知道了,我已经记下来了,等我完成手头的事情,就去解决
当你记下来的时候,它仿佛能看到你在写的这个过程,那这件事它就不会再来反复提醒你了
那件尚未解决的事情,就会退居二位,不占用你的精力,不消耗你的能量了
②第二个解决方法就是强化中央执行模式
前面提到过,中央执行模式运作的时候,默认模式就会退居二位
就是如果我们增加动脑思考的时间,默认模式运作的时间就变少了
我们常提到碎片化阅读,作者在这一章节提到碎片化思考
当我们默认模式在运作的时候,我们的脸是没有表情的,是绷着的,
我突然想到了孙悟空魂飞走的时候,他的肉体也是面无表情的
精神内耗就是我们的魂魄飞走了,没有活在当下,仿佛跑到了另一个空间,内耗的时候,我们感知不到水果的香甜,感知不到跑步是脚面与地面接触的感觉,感知不到风刚才轻轻拂过…
这时候,冥想、正念练习的作用就凸显了
冥想会把我们的思绪拉过来,让我们感知当下,感受自己在一呼一吸之间的变化
冥想可以让我们更专注于做某事,从而强化中央执行模式
冥想可以让我们内心释然
冥想可以挽救精神内耗
第二大因素→反馈缺失
我们往往倾向于做 低投入高回报的事情
付出二分努力得到十分回报
这和《认知觉醒》中 及时满足的观点很相似
我们做一件事,要么认为它短期会有回报,要么认为做了它会有很大的价值,不然可能就会三分热度
就像阅读这件事一样,它是需要长期投入,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事情
在阅读前,我们会纠结会徘徊,找了一大堆理由不想去投入阅读
今天状态不好…今天要洗衣服…今天要大扫除…今天闺蜜约我出去玩…
找这些理由的原因就是→不是我不想读书啊,是因为我真有事,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往后拖延
所以我们养不成阅读的习惯,看起来也很正常
作者在127页这样说:当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大脑就会调低它的价值
简而言之就是当我们需要间隔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回报时
大脑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降低对回报的主观价值判断
时间越长,降低的幅度越大
如何来应对大脑的这一天性呢?
在本书的第二章作者提到过,积极的反馈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又是行动力的促燃剂
当我们觉得做一件事很有意义,但周期比较长,短期看不到结果时,那我们不妨就用用反馈奖赏法
①从外界获取反馈
靠近能量群体,通过输出互动获取反馈
②向内求
在张萌老师的《人生效率手册》一书中,她提到12周期礼物法
当时我读完这个观点没有太大的触动
我心想自己给自己买礼物,这有什么意义呢?
原来这意义很大,原因就是在形成反馈回路啊
自己给自己的反馈是很稳定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激励也会变得更加自信,更有行动力
第三大因素→状态导向
状态导向型的人做事喜欢追求完美
喜欢在做某事之前进行→全方位的考量
几乎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考量上面,最后想要做成某事的动力已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了拖延
之前我有个同事,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做事比较纠结的女生,我记得她在网购袜子的时候
首先她要选店铺,选款式,选数量,看好评,这些可能是常规操作
一般情况下,半个小时就差不多能选出来要不要买哪种吧
可是等到第三天的时候,她再拿手机问我要不就买那双的时候,我震惊了
她看到我震惊的眼神,捂着嘴巴笑起来了
她可能也意识到,她这个行为是多么可爱了哈哈哈
原来她就是状态导向型的人
状态导向的人迟迟下不定决心,他不是不着急也不是不想做,她可能也很苦恼,做一件事为什么要考虑那么多
但一件事如果一直迟迟没有完成,迟迟没有确定的结果,那默认模式就会出来反复提醒你
给你身心造成慢性压力,让你生活在压力和焦虑之中
在137页作者说:状态导向最大的问题,它让我们永远处于准备之中,迟迟未能行动,不断把问题转化为压力
他们时时刻刻都活在下意识的权衡和判断之中,因而更容易陷入纠结个担忧之中,从而降低行动力
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状况呢?
这可能是一个心理层面的问题
作者提到解决的办法包括:强化内瘾自我、做困难的事、改变思考视角等方法
改变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难的
他之所以成为一个状态导向的人,和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他的经历塑造了他这样一个性格
这可能是一个心理层面的问题
就像一个抑郁症患者,我们告诉他要想得开,要积极乐观一样,对他来说不仅没用反而会伤害了他
拖延症可能对于状态导向型的人是一种保护方式
他们做事如果不经过全方位考量会很没有安全感,感觉失去了自己的掌控
但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状态导向的人会很容易焦虑,因为他们老感觉自己跟不上节奏
这又是需要改变的,而且内心要意识到改变的重要性
希望生活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希望他们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状态导向的人,加油!
第四大因素→稳定需求
作者没有过多赘述,他在前面章节里有提到过,我们大脑的天性就是追求稳定
我们追求稳定的天性,为什么会影响行动力呢?
就像我们在爬山的过程中一样,中途休息就是短暂的稳定,稳定不耗能,稳定给人带来舒适感
歇息过后继续攀登,此刻的攀登就是行动,行动就要耗费体力,所以在行动之初,我们的大脑是抗拒的
等上了一段阶梯以后,我们的攀登力又被激活了,积极向上攀登
所以最难的事情就是踏出第一步
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踏出第一步
只要行动,就会消除困惑
只要行动,就会减轻焦虑
只要行动,才能掌控自己
只要行动,才能开出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