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焦虑时不时发作,自我梳理(安抚)多了也掌握了套路,思路如下:
焦虑的定义是“担心未来有不好的事发生”。
焦虑分为现实层面的焦虑和被泛化的神经性焦虑。前者对应一些具体事件,比如工作做不完、没有头绪、担心无法胜任工作(比如今天担心的)等,后者则是莫名的、没有源头的焦虑感。
从自己的经验来看,最折磨人的,往往是莫名的、抽象的、泛化的恐惧——“有时候让我们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那么对应策略就是具体化。尽量找出焦虑对应的具体事件,并不停细化,思考如何在现实层面解决它。
比如今天特别担心事儿做不完,脑子也乱成一团,一度陷入了“我好没用”“该写的文档写得那么慢又犯了低级错误我会不会被开掉”的恐慌。
然后我想到,既然让我恐慌的原因之一是“我甚至不知道有哪些事儿需要做”,那接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把我能想到的需要做的事一件件列下来,想到什么列什么。然后相关的事儿放到一起,排序。
然后根据紧急程度和情境,再分一分,有哪些是需要用到单位电脑需要先做的(比如markdown文档就只能在Mac上写,软件重装也肯定是在单位的电脑上),哪些是万一赶不及可以晚上回住处做的,哪些是可以第二天早上再补救一下的。
然后给每件事预估一下需要时间长度,加起来一看发现如果晚上不睡觉的话还是有希望搞定的(喂),顿时觉得松了口气(喂喂)。
这个过程中还有认知方面的觉察和自我调整,比如从“拖着不写文档”上升到“我没用”甚至到“我会被开掉”,一个结论到下一个结论的递进是不合理的,简直是“糟糕至极”等不合理信念的教科书版本.....
意识到了就果断不再掉坑,和自己对话,告诉自己不要judge自己,而把思维转到问题解决上去,我现在能不能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是缺能力还是资源,如果是缺能力,是哪方面能力,如何持续培养,如果是缺资源,哪里可以找到,怎么获得,等等等等等等。
然后安抚自己,公司看重的是员工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培养潜力,错误率固然越低越好,但积极认错认真反省采取防范不再犯也是成长性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以后不犯错,多出活。
最后的最后,动手干。面对困难去做事本身就是治焦虑治拖延的妙方#虽然听上去很像废话但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