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我一边咬着清脆的苹果,一边欢快地刷着我男神的微博~哇咔咔,简直不要太开心~~
时间逼近两点半,又到了我每天天人交战的时刻:一方面很想去瑜伽馆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锻炼,一方面又贪念此刻办公室的忙里偷闲,也有一小丢丢担心工作上突然会有事情要处理。
2点30,我脑子灵光一闪,猫老师的声音竟然打败了男神的歌声,直接进入脑海:当你想做什么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和大脑商量,直接去做就好了,因为一商量本能必然会赢,会把你拖入安逸的舒适圈。
于是我直接跳过思考这个环节,果断退出微博,拿起工作资料冲去领导办公室,10分钟汇报完工作,杜绝了下午他再找我的可能;然后,直接头也不回地冲向瑜伽馆,2点55我已经坐在瑜伽馆的垫子上拉伸身体了!
通过这个小尝试,我的纠结症一下不药而愈了,感觉生活一下豁然开朗,进入了简单高效的空间。
在当下的一刻,我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或者说我只能专注在我最看重的一个点上,只要集中精力把行动落在这个点上,那些顾虑的杂念自然就纷纷退让,好像全世界都给你让出道来。其实,也可以解释为那些被我的意识放大的障碍恢复了真实的状态,或者在我的意识中被缩小了。这时候才理解到: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在我很小的时候,脑袋里就有一个想法: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在事后才得以明白当时该怎么做。可是当身临其境时就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个“该”,后来我发现好像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更有助于我找到那个“该”的状态,比如面对我熟悉的情境,我很快就能知道该做什么。
于是我疯狂地喜欢上阅读,把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我感兴趣的角落,特别是到了互联网知识经济的时代,我更是贪婪地吸收着各种碎片化的知识,像集卡片一样贮备各种有可能会用上的知识。
但事实上,我并没有因为知识储备增加而升级成为无敌小超人,反而离我想要成为那种通透的状态越来越远了。纷繁而肤浅的表层知识累积不可能质变成为智慧,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所以,一切的一切最后还是要落于行动上来。于每天的一言一行中去觉知,由此去获得看见真相的智慧。
我每天清醒的16个小时,我多少个小时我能够保持觉知:就是单纯的该做什么做什么,不给自己虚构故事,也不瞎掰什么意义。
比如我此刻单纯地敲打这些文字,忘了观众。
比如我起心动念到完成一场瑜珈锻炼。
比如我关掉手机,跟随孩子的意识,陪伴她探索这个世界。
比如我数十年如一日单恋我的男神,只是觉得世上有这样一个人存在就很美好。
比如……未完待续……
最后放张我男神的图吧,分享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