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我们不吃“炒盘子”
不知道你们那里除夕之夜如何过?
不知道你们那里除夕之夜吃什么?
但我知道,在南方,除夕之夜的餐桌上一定有汤圆,在北方,除夕之夜的餐桌上一定有饺子,而且饺子馅儿各色各样,饺子的形状各色各样,除夕之夜不吃饺子就不叫过年,不吃饺子就不叫团圆,不吃饺子就不能散席。
我生于北方,我长于北方,我的故乡在河南北方,确切的说故乡在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镇后蜀村,春节期间后蜀村至今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习俗,比如后蜀村老家人在老家过年时,家家户户年夜饭只吃饺子。可以说,后蜀村的年夜饭可以没有鸡鸭鱼肉,可以没有各种时蔬,可以没有各种瓜果,可以没有各种汤水,可以没有酒水饮料,但唯独不能没有饺子,饺子是北方年夜饭餐桌上一道响当当的雷打不动必上桌的佳肴,是后蜀村家家户户除夕之夜餐桌上唯一的一道菜肴。
说到年夜饭,一般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电影、电视和书本上所描述的那副场景,窗外白雪皑皑,烟花爆竹点亮夜空,窗内亲朋好友相聚一堂,一桌热气腾腾的鸡鸭鱼肉,美酒饮料推杯换盏,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大年,这是影视作品给我们留下的春节印象,也是新时代中国年的最佳代言。而在后蜀村,除夕之夜老家人是不准备各种“炒盘子”的,直到今天还是雷打不动,普通话说“炒个菜”,而鹤壁方言说“炒盘子”,用词太形象了,小时候我们经常挂在嘴边,方言里“炒盘子”不是指把餐盘倒锅里炒,而是有两个不同的解读,作动宾结构时,“炒盘子”指把餐盘里盛放各种菜倒锅里单炒,作偏正结构时,“炒盘子”指炒好的各种用盘来装的菜。
在后蜀村人眼里,炒几个菜就叫“吃好的”,这是农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它深刻反映了乡下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乡下人一直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简朴之风。从前农村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足,吃“炒盘子”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一来油盐酱醋很有限,舍不得放,那时候人们还要经常提着壶拎着瓶去店里买,二来乡下人一天到晚泡在地里忙于农活,劳累过度,需要休息时间,因此“炒盘子”花费的时间是奢侈的。家里不来贵客,不过年过节,不娶媳妇儿,从来不会吃“炒盘子”,即使到了除夕之夜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会“炒盘子”,也不吃“炒盘子”,我们大年初一才会将准备好的各种肉和菜拿出来吃,这是后蜀村除夕与影视作品的不同之处,除夕之夜,我们吃饺子时,喜欢就着醋、生抽、香菜、葱花拌好的小佐料,吃完热腾腾香喷喷饺子,也就看着春晚或串门闲聊守岁守到12点,等着烟花爆竹声想起,然后再跟亲朋好友互相祝福。那一夜大江南北灯火通明,年夜饭吃的时间较长,吃的有滋有味,但后蜀村人吃年夜饭简简单单,就一碗两碗饺子,无酒无菜,很快就吃完了,仿佛年夜饭只是个过场。但老一辈儿后蜀村人丝毫不会觉得年味儿太淡,随着进城的人越来越多,在城市里住着小区楼房的乡下人,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人们开启现代生活,每天“炒盘子”不再是件奢侈的事情,不再是遥不可及,只是炒多还是炒少的问题。
年夜饭,我们不吃“炒盘子”,在老家过年,我们向来只吃韭菜肉的饺子,其他馅儿的饺子较少吃,如今依然如此,我们总觉得其他的都比不上韭菜肉的饺子,总觉得韭菜肉的饺子更鲜更香,尤其是韭菜的味道,浓郁,老家人一年到头吃不够,这是对传统的一种坚守,也是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