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愤怒的时候,妈妈要理智
不管是看到别人发火还是自己感觉气愤,愤怒总是令人感到不舒服,而看到自己的孩子生气更加令妈妈们难以忍受。为了缓解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妈妈通常会要求孩子“别哭”或者说“没什么好哭的”之类的话。正是在这些时候,孩子心中种下了不良的宣泄愤怒的种子。
妈妈让孩子压制愤怒情绪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在长大后因为这些被压抑的情绪而爆发。害怕自己愤怒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倾听愤怒所要传递的信息。所以,与其告诉孩子愤怒是不对的,“幸福的家庭”从不会发火,或者怒火最终将导致暴力与恐惧,不如教育孩子愤怒没有错。愤怒是自然的,是普通的,我们要以健康的方式体验它、表现它。
哭是孩子的法宝,在孩子眼里,只要一哭闹,自己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而在面对孩子哭闹的时候,很多父母也会很快地举手投降。孩子之所以喜欢哭闹,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对抗家长的有效“武器”。
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了情绪。在最初的两年里,其情绪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一般来说,在孩子半岁以后,其情绪就表现得很明显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情绪表现就会越发突出。而妈妈们常说孩子发脾气,一般是指那些消极情绪,比如愤怒、哭闹、耍赖等。在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其发脾气背后的原因本质上大多是合理的,只是那样的表现形式让妈妈们觉得不大喜欢。孩子一岁以后,才逐渐有了故意用脾气操纵家长的行为倾向。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一些妈妈可能会说:“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给你吃,给你喝,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有什么资格和我发脾气?”也会有一些年轻的妈妈觉得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坏,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为了让孩子改掉这种习惯,她们常常粗暴地打断孩子所表达的愤怒和不快,甚至会大打出手。这些都是错误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身的需要,他们也需要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所以,妈妈要先学会接纳孩子的愤怒,容忍孩子发脾气的行为,让孩子的不满得到更多的宣泄,这和毫无原则地溺爱完全是两码事。
妈妈要避免用愤怒去响应孩子的愤怒,因为那会使孩子的情绪发酵扩大。最好的做法是以平静、温和的声音响应孩子,如此,你才能引导孩子的行动,同时,你也以自己的行为为孩子示范了你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行为。
不抱怨,养成阳光性格的小天使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一个充满抱怨的社会。
领导抱怨下属做事不用心,老师抱怨学生不进取,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百姓抱怨领导腐败,学生抱怨老师不理解,孩子抱怨家长少陪伴…… 当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或没有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时,一些家长便会唠叨个不停,抱怨个没完。 很多家庭里都有一个爱抱怨的妈妈,可无数事实表明,抱怨只能带来负面效应。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个时候,做母亲的不能抱怨,更不能袖手旁观,而应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看到方向,看到希望。
妈妈要想做好子女的灯塔,首先要懂得给予自己希望。希望不是回忆过去,而是憧憬未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抱怨的人,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妈妈们的责任就是让孩子拥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
比如,孩子偶然在一次考试中失败,这个时候,妈妈要理解孩子的感受,把他从失落中拯救出来。你也可以让孩子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你温暖的言语让孩子懂得,失败有时并不是坏事,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查漏补缺,好好总结失败的教训,这样就为以后的考试增加了获胜的几率。
抱怨不是天生的,通过努力就能将其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乐观。当你在生活中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后,你会微笑面对每一天,面对周围的每一个人。如此一来,孩子看到微笑的母亲,自然就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到了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