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养个娃吗? 放!轻!松!”
珊爸的第 13 篇严肃报告
珊爸离开奥赛圈多年,除了每年IMO题目公布会去看一眼以外,基本已经跟不上现在的节奏了。
但是不久前,某个奥数牛娃的家长来问我,学校推荐去参加某个冠以世界名号的数学竞赛,到底该不该去?这让珊爸联想起之前另一位家长告诉我,暑假送了孩子去北京参加某奥数竞赛夏令营,前后耗时一周,花掉过万元的费用。
珊爸稍稍调查了一下目前国内的竞赛状况,才发现十多年不了解,现在的数学竞赛竟然已经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千奇百怪、各出奇招……说得珊爸我都词穷了。
这是珊爸总结的“2017赛季时间表——小学六年级”(见本系列上一篇《值得收藏:2017年最新最全的奥赛信息及点评》),仅包括了其中5个比赛,就已经排了前后10个月,超过英超一个赛季的时间!而珊爸粗略找到今年举办的的奥数竞赛,已经有十多个,要想全部参加的小学生,真的可以考虑找个俱乐部进去当专业选手了。
奥数竞赛的蓬勃兴起,原因非常简单。家长学生参加这类竞赛,无非三个目的:一是获奖以后被各优质中学、大学认可;二是点缀自己的人生经历;三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找机会与同龄人一较高低。
近十年来,后两种需求并没有太大变化。但第一种需求因“取消升中考”等原因被指数式地拔高,所以很显然,大部分参加者,是冲着第一个目的而来。
另外,奥数竞赛和奥数教育机构的兴旺也是相辅相成。因为有各式各样的数学竞赛,让报读奥数培训的学生有了标杆和追求;各式各样的教育机构,又让“民办”数学竞赛可以绕开学校这道门槛,直接触达大量的潜在用户。
因此,大型培训机构和某些竞赛组委,大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有甚者,竞赛本身就是由培训机构直接或者间接举办的,实现了又当教练又当裁判的大融合。
但是,如此多的竞赛,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车轮战式地参加呢?这种耗时、耗力、耗财的做法,珊爸认为并不可取。尤其是某些山寨感浓浓的竞赛,更是应该优先放弃。
那怎么了解一个竞赛的价值大小,怎么辨别所谓的“山寨”竞赛呢?
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一、看背景
竞赛获奖代表了一个中立的评价结果,那谁是评价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竞赛的主办方,就是这个评价人。主办方的权威性,是定性竞赛最主要的因素。
例如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主办方——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是中国最正式的数学科普单位。这使得这个竞赛有着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全国各大高校报送及自主招生唯一承认成绩的数学竞赛。
除此以外,比较有说服力的主办方包括:有名气的“官办”协会;全国性、国有制的出版社、杂志社;高层级的地方政府等。
特别要警惕的主办方包括:未注册或企业设立的“某协会”、“某办公室”;教育机构等各类商业公司;或者根本避而不谈,仅仅写“某某组委会”。
另外,协办、承办单位中,商业公司也是越少越好。背景很强的竞赛,能得到地方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传播组织等方面不需要太多协助。同时为了避嫌,也不会接受很多商业赞助。
二、看历史
竞赛设立年份的早晚,显然与竞赛的质量有巨大的联系。
且不说举办经验、年复一年积累的口碑等。单从开始的年代,就能看出其设立的目的是否单纯。
正如珊爸之前所说(见《奥数是怎样一步步变得“臭名昭著”的?》),奥数过去几十年从纯粹的数学普及演变成升学相关的产业链,参与者越来越多。那越晚入局的,其目的性自然越强。
著名的“华杯赛”,创始于1986年,珊爸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是闻名全国的比赛了。相比之下,一些举办年份不到10年的比赛,都是小娃娃了。
尤其是一些“国际比赛”,居然是近年冒出来的新事物。要知道除了中国,奥数在过去三十年并没有太大的发展,这时候新设大型“国际比赛”,逻辑很薄弱。
三、看影响力
举办学科竞赛有明显的“平均成本下降”效应,也就是说举办得越大越划算。所以现在的奥数竞赛都倾向于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举办。
但是某些竞赛的举办方实力有限,确实是力不从心。导致了所谓“全国”,只有三五个省份设点举办;所谓“世界”,每年只会请几个金发碧眼的小孩儿到国内参加“世界总决赛”。
所以,接到参赛通知时,要认真调查:说是全国举办的,在其他省份是不是也有大力宣传?学校推荐参赛的,会不会马路对面的学生就没接到通知?动不动就全国决赛的,是不是连在每个省会城市办一场初赛都落实不到?
四、看参赛价格
珊爸小时候参加过诸多的奥数竞赛,那些竞赛,一直到今天的参赛费用也大都在100元以内。
哪怕物价飞涨,但纯粹的奥数竞赛,本着数学推广的目的,不会“暴利式”地把费用门槛定的很高。
而商业运作性强的竞赛,参赛费显然就没那么优惠了。尤其是那些动辄拉到一起办“冬/夏令营”、捆绑课程/讲座、强制食宿消费,将各项费用改名换姓加到学生身上的,就需要家长认真辨别其性质了。
五、看认可程度
如前所述,如果家长学生参赛的目的是帮助升学,那招生方——各中学、大学就是你的客户。客户的需求就是第一位的,客户认什么比赛就该参加什么比赛。所以这一点,某种意义上比前面四点加起来更重要。
作为家长,在有了意向学校后,了解其招生办法是必不可少的。可怕的是不少民办初中,因为受教育部禁令,不得明确透露筛选标准,给家长们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时候就要靠过来人的经验传授,内部信息的透露等。
但是话说回来,学校判断该选哪些比赛作为选拔标准,又大都离不开前面四点。例如我未见哪个大学不认可“高联”的成绩,也未见哪个初中不看重“华杯”的奖项。只有部分学校(往往是处于第二、三阶梯、招不到大赛获奖生的学校),与知名大赛之外的某些“小竞赛”达成了“战略合作”,对其成绩认可。
讲完上述原则,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世界XXXX数学竞赛,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比赛呢?请各位家长跟我一起来分析,就当是一个实操小练习吧。
首先,根据比赛官网公布,比赛主办方是“XXX大会活动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在中国社会组织网是查询不到的;承办单位有6个企业,除了香港设立的查询不到以外,其他全部是自然人控股,纯纯的民办身份。
其次,比赛自称在2017年已经举办到第17届,但是能查到的2012年却是第7届,也就是一年2届,与最早的考题是2009年、“竞赛协会”创办于2009年相吻合;也就是历史应该不到10年。
再次,该比赛虽然能找到数十个分赛区组委,但是无一提供背景;分布也十分奇怪,有的按省、有的按市、有的省会不办却跑到其他城市举办。虽然有几年“世界决赛”被媒体报道,但是无一例外在中国举办,邀请了三五个国家代表队过来,最后纷纷被中国队“击败”。这与《最强大脑》世界决赛中的安排如出一辙,耐人寻味。
再者,该比赛省分赛、中国区赛、世界决赛等,纷纷与“比赛培训”、“北京参观”、“世界旅游”等深度捆绑,收费各不相同,美其名曰专业训练、开拓眼界等。
最后,珊爸虽然对各学校的招生要求无法做全面了解,但是接触的几个中学对该比赛要么毫不知情,要么不以为然,可见一斑。
分析到这里,相信各位家长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对于全国最权威的几大比赛,珊爸在上一篇中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但更多五花八门的奥数竞赛,珊爸无法去一一分析,希望各位家长收起为孩子争荣夺誉的迫切心情,掌握好上面的五把武器,擦亮眼睛,认真甄别,谨防山寨!
珊爸学奥数系列:
珊妈,清华中文系本硕,高知不高冷,逗趣不逗比,上过擂台留过洋,当过“站神”当过妈,养娃路上脑洞清奇。喜欢用不一样的观点聊聊绘本,吐槽带娃的喜怒哀乐。
珊爸,从小到大一路保送进清华,死理性派奥数男,桌游达人金融汪。在珊妹的教育中主要负责黑珊妈,家里的吐槽担当,操刀非著名栏目“一个娃爹”。
珊妹,两岁“话痨”小菇凉,家里的卖萌担当。从一个高冷的妹纸成长为行走的表情包,语不惊人死不休。睡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