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因为白天忙工作没时间进群看一柳老师发的信息,可巧的是等我刚吃过晚饭躺床上想休息一会,点进群一看,老师在群里说,八点有位大佬要来给我们讲课。
这位大佬的网名是英文名,不过我对英文不是很懂,但能慢慢把它写出来,他就是rudywang老师。
老师开头是很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然后才进入主题,他每每都讲得很到位,老师一开始就说写作,以他各人的经验应该写更加新颖的东西,到人人眼中所有,写人人笔下所无,再写大家经历的东西,还有感悟的道理。老师说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某种信息,换句话说,文字一定要言之有物,承载一定信息才有意义。
身为写作者的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文字里拥有足够多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当别人读到这些文字时才能有收获。并读的下去,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接触到的信息太多了。
我是听了一遍又一遍,老师还说每个人的经历、阅历的不同,造就了每个写作表达方式的各异,比如有些人喜欢用华丽的修饰在文体上,有人喜欢看小说,有人喜欢读散文,有人喜好历史。也有人只看时政新闻,不同的偏好意味着没有一本书籍、一篇文章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众口难调。
所以,唯有文字里有别人需要的内容,文章才会更有价值。
比如汪曾祺的散文,金庸的武侠,刘慈欣的科幻,乃至写出玄幻、历史、都市异能等题材的网络小说大神们,他们都有固定的受众,他们的写作就是为了取悦这些受众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准方向定位,发挥特长,得到有缘读者的认可,和青睐就算成功。
一篇文章乃至一本书,当然其中过程也就需要不断去解决文字的问题,不断完善表达的内容以及相关逻辑,但最基础的还是行动,写起来,总结起来就是几个字,先写再写好。
就拿我们最常见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来说,高兴按程度来分。轻微的喜悦有惬意、舒心、怡然、宽慰,中等的喜悦,有欢喜雀跃、喜上眉梢,强烈的兴奋,有狂喜、心花怒放等。
还有增加词汇量有一个很简单而便捷方法,人人都能轻易做到。有一本工具书叫现代汉语词典,每天随便翻几页,看词典里的生词和解释,然后去造句。在日更文中使用这个词,多用几次几次就融入到你的大脑的词汇库里呢,被你掌握了。这也是被作家韩寒推崇的增加词汇量的方法,他的好文笔也是用这种方法去积累。
另外,现在的读者都是见过世面的,当我们花了很大精力去描写,如长城、故宫、风景,读者肯定就直接pass掉了。
当然,除非能写出特色,或者读者恰好有了解这些东西的需求。
然后在句子和段落中做到简短,不要让别人看老半天才能读懂其中含义。我们要费时费力地找到文字中最核心的主语,谓语、宾语,短的句子一眼望去信息清楚明白,还不费脑子。
如金庸和古龙两位武侠小说作家的作品放在当代的网络上会怎样。有的网友直接说,金庸先生虽然文笔出众,才华过人,但他的文字段落很长,读者肯定没有耐心去细读,倒是古龙那种两三行就换一个段落的文字会更受欢迎,一些信息一目了然,读起来不费眼睛也不费脑。
在动词的选择上,也应该使用强动词,比如进行举行、开展实施之内能和很多事物搭配,而用强动词更加生动且具体。但是关于手的动作就有握、拿、抓、提、拍、打、摸、按、追、拉、弹等。如果能用此类动词精确的表达出人或事物的动作,那必然是更加传神,能让读者读起来更有代入感的。
不过还需要多看、多写,多思考,也多向有经验的作者请教。
我觉得rudywang老师讲得很好,从昨天听到现在有时还会进去听。
这位大佬平时在群里很寡言,只有我们这些后生会出来冒个泡,没想一出场是惊动得让我实在是敬佩得不行,他所说的话有时我还得细分析里面的意思。
因为作为刚进简书不到一年的我,觉得rudywang老师讲的课太深奥、和有内涵,以后得多向rudywang老师以及各位大佬们多多学习。
有时看到很多朋友写有风格、有特色、有挑战的内容,而且还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简友,收获人生感悟以及写作技能的提高。就如一柳老师所说,简书是一个很有包容性的平台,不管什么类型的作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我们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