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次,1.活在当下,每一次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我们都会有所收获,这些收获对我们都是有益的,所以说问题是成长的契机,包括这一次的疫情。危机中有“危”也有“机”。只看自己怎么认识的。2.把生命拉长了看。就让孩子跌跌撞撞地走吧,这样才能走的更稳更远更久。3.案例督导分析前要先征求意见,同意后再说。抑郁和躁郁的不同,应该去医院做评估。4.关系好时可以拍拍肩、拥抱一下等(同性)动作,让对方感到共情,感受到他的感受。日念一好。
第20次,团体约练:小改变,大效应。嘉宾,张俊霞,何颖颖。主持人:韦荭,吴子兰。焦点不是竞技场,而是学习坊。
何颖颖老师分享的“一支玫瑰花”的故事耐人寻味和深思,小姑娘的小小一朵玫瑰花,对一个流浪汉的人生产生了的影响:这么美丽的花应插在漂亮的花瓶里,随即就开始行动一一涮瓶子一一抹桌子一一整理屋子一一照镜子一一刮胡子一一洗脸一一着装一一变变样子一一求职一一事业有成,一小步改变带来大效应。带来鼓舞,减少负面情绪,推进正面情绪的发生。2.生活中的小改变大效应,高一学生,爱美的故事,字好拍照发朋友圈,发现了学生的不一样。3.观察力:放大镜看优点、看改变。4.被看到、被肯定,如何做到的、怎么做到的?5.向他请教和学习。亲其师、信其道。
张俊霞老师:1. 世界上最不会改变的就是改变。被别人吐槽怎么办?不管他,做好自己,坚持不受对方的情绪所影响。观注小改变,日积月累,引发大变化。2.对别人的影响,来访者求助时有好几个问题,期待高。焦点一次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个也解决不了。当期待高时可能失望大。关注简单点的、小的例外,无论他有多小的改变才会有大不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三尺非一日之暖。搬大石头找小支点(晃动的方法)入,看到来访者的小不同:(1)奇迹问句创造改变。找到现在可以立即做的事情,有可能发生一些不同。(2)小改变的向度:(1.发生的比例减少2.发生的时机不同3.发生时间的长短缩减4.发生的地点不同5.发生的内容有异6.发生的因素次序有变化7.将抱怨拆解成小的片段8.使严重的程度降低9.来访者的感受、想法、行为发生改变问题发生)比例减少,比如自杀次数;弱一些了,发生时机不同,发生时间长短不同,地点不同(如在卧室吵架多,在客厅中吵孩子容易听见),抱怨少了,严重程度降低了,感受、想法、行为等的不同。(3)来访者看不到小改变或不同:接受他的反应是真实的,相信他,我们要以进步奖的眼光看待孩子。来访者的感受也是小改变的一部分。例如,小女孩儿的着装变化:穿的厚厚的一一穿体恤一一夸体恤。对她肯定。兰皮书例子。讨论:1.好奇心,良好、充分。2.微习惯,由看书一一做其他一一负担不重才容易坚持。
第21次,初19小团体约练,关于沟通。1. 如何做到既不强加于人也不多管闲事,把人和问题分开。2. 幸福的人,可以用不幸的童年改变自己的一生。不幸的人,常常沉浸在过去的不幸中无法自拔。如何说别人才愿意听,怎么听别人才肯说。四个步骤,听见、听清、听懂。4.关系大于方式大于内容。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才有关系。用三F理论来进行沟通,内容:双方愿意谈,先跟后带,更多聚焦目标、愿景,最好并入当事人的用字。5.每个人都是希望被看见和被理解的。6.(1)想要什么(2)有没有什么误会是需要澄清的(3)我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4)我和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5)这种情绪绝不是因为伴侣带来的(6)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个感觉。7.和不同的人沟通时方式会不一样:(1)职场中有时明确、简洁回应比较重要,先概述,如没有听清楚时重复重点。(2)及时回应。幽默风趣更有效。
第22次,读书《尊重与希望》,探讨例外:1.每一个人、事、物都可能成为潜在的资源和优势。2.紧扣当事人的目标,运用例外问句探讨做的好的时候,情况没发生或者发生的不那么严重的时候的小小成功经验、资源、优势和力量。3.问题不是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才是问题。4.通过赞美协助当事人意识化,以鼓励多执行或至少观察如何发生,开发可能性或解决之道的基实。5.优先探讨最近和与目标有关的例外,自发应对策略也是例外。6.用评量问句鼓励当事人评量目前例外分数,能有这个分数的都是例外。继而努力探讨出能使分数提高1分的一小步尝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