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当过逃兵,家庭的逃兵。
论厨艺,他是极好的,一个完美主义者去做了厨子,必能甩别人几百里。在镇上,没人能超过他。有人曾说他一辈子不沾狗肉,结果父亲弄到狗肉后换了个做法,骗他来把一碗“猪肉“吃完消化尽了,几天后才得意地说出真相。还有人说,父亲炒的石头(果子)都能舔出香味来。就这样的父亲,断不会随便被调到乡下,让镇上的教育干部职工失去口福。
可他真有八九年的时间,在乡村小学里做饭,守着更加破旧的房屋、满屋子的潮气和校内外孤寂清寒的环境。大抵是我初中、高中阶段,我记得我去过他呆的村小,也在镇子的上街走完还要爬一截的山头上迎他回来,也接触过他在那里结识的乡亲。他像他不知道的那个叫苏东坡的人,能很好地安放自己。他跟乡亲们一起吃肉喝酒,教他们针线活儿做酱瓣儿包饺子蒸蒸菜炸油条,讲那些古,还认了干儿。别人都说他人好,他说别人对他都好,全没有呆在镇上时的愤世嫉俗。
这是作出来的经历。No zuo, no dⅰe.他自己要求调走的,呆到一定时间他觉得够了就回来,只不过没作死。为什么要主动调走,为什么要把那么重的担子留给母亲一个人?没谁有资格谴责他。只是母亲跟我讲过父亲在镇上的一些故事,它们或许能告诉你我,父亲离开是有理由有苦衷的。
直到现在,父亲都极不喜欢看到谁在饭桌上用牙签,因为当年有人还没离开饭桌一边打饱嗝剜牙缝就想安排父亲下一顿再多整几个好菜,有人吃完了父亲种的早菠菜就明确表示最好下一顿还弄一盘,有人希望父亲手下留情每顿明明要打半斤饭非要跑两趟让父亲打两次四两……父亲极真诚又极凌厉,他讨厌有些穷形极相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他面前上演。这是我忖度出来他要做逃兵的最重要的原因。
最终他归来,也定是让他讨厌侍奉的对象已经离开。眼不见,心不烦。做逃兵的代价,是从此多年不再吃那在乡村每顿都少不了主菜——土豆,直到日子真正好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