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篇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管宁与华歆是好朋友,两个人一同在菜园中除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管宁与华歆两个人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乘坐着豪华的篷车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但是华歆却放下书跑到门口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他们的友谊就这样翻车了。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管宁什么要与华歆绝交?从上面的两件事来看,管宁与华歆不是一样的人,在价值观上也有所偏差。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话不多说,就与华歆绝交了。
那管宁与华歆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看管宁,很显然,管宁是一个专心致志的人,是一个不为金钱、荣华所动的人,这样的人专心一事,专著于读书求学,也能够安贫乐道,不会被暂时的浮华所迷惑。这样的人很容易在他所专注的事情上成功。
而华歆呢?很显然,他不像管宁那样专心,无论是在菜园除草劳动,还是坐下来读书学习,他都不能像华歆那样专心一事,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干扰,他也容易为金钱、荣华所动。这也是管宁鄙视他、要与他绝交的原因所在。
这个故事属于《世说新语》的德行第一篇,华歆在这个故事中似乎扮演着一个德行的反面教材。我们也习惯于拿这个故事教育孩子,希望孩子成为管宁那样能够专心致志读书的人,而不要像华歆那样三心二意的人。但如果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像管宁那样专心致志的人少之又少,容易被环境干扰的孩子却特别常见。
但我们反过来想一想,一个人容易被环境干扰真的就是一件坏事吗?这样的人往往能够敏锐地把握到环境与时局的变化,并根据环境时局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的人也往往更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容易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人——相时而动。我们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应未来时代的需求,但却要求孩子专著于读书而不要管外界环境有怎样的变化,这样合理吗?
另外,管宁视金片如瓦石,这种态度真的值得推崇吗?读书人就一定要这样视金钱如粪土吗?我们难道要培养孩子这样的金钱观吗?我倒是觉得华歆的举动更符合常人的心理,更符合人的本性。将金子视作金子,那捡到金子必然是一件开心不已的事情。就算把金子捡起来寻找它的失主,也比视作瓦石、弃之不顾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对于金钱的喜爱与追求是一种合理的现象,这也是人求生的本能所在。就连孔子本人,为了生存,为了金钱也会从事卑贱的工作,比如为人赶马车。孔子所强调的是取之有道,从来都不曾否定人对金钱的欲望。君子修养自己的德行难道非要漠视金钱、一贫如洗才行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有多少人愿意做君子呢?
在这个故事中华歆似乎扮演着一个德行的反面教材,但华歆从来都不是一个德行低下的人。有《世说新语》第13篇中的另一个故事为证:
华歆与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很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让这个人上了船。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丢下那个人不管了。华歆却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乘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因此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在这个故事中,华歆完全是一个遇事考虑周全、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他不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但一旦答应了他就负责到底。这样的往往是能够担当大任的。另外,华歆虽然不像管宁那样专心致志地读书,但人家也并不是学渣,而是见识过人、才干优长。在学校中你一定也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们并不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读书学习上,而热衷于读书学习之外的很多事情,忙于各种社团活动,他们学习成绩可能没有那些专心读书的学生好,但人家也不差。这样的学生,他们的志并不在读书学习这一件事情上,但他们也因此能够在很多事情上游刃有余。
历史上的华歆曾出任豫章太守,他清正廉洁,深得民心。在汉末乱世中,他先是归顺了小霸王孙策,后又归顺曹操,彰显了他“相时而动”的特性。而且他在曹丕称帝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成为魏文帝的亲信,被封为司徒。他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士、重臣。华歆是一个能够顺应历史潮流的人,是一个能够在乱世中看清形势的人,他这样的人不会为所谓的“忠义”所困,他要做的是适应历史潮流的变化,适应时局的变动。
那管宁后来怎样了呢?管宁后来成为了怎样的人?我们不妨从《世说新语》中的这个小故事猜测一下,管宁如此专著于读书求学,应该更容易成为一个学问家。学问的优长会不会给他带来高官厚禄呢?从管宁对金片的态度来看,从他对豪车的态度来看,他对于做官应该并不热心的。历史上的管宁究竟怎样了呢?
历史上的管宁,在乱世中只谈经典不问世事,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当地人们都乐意接受他的教导。在汉末乱世中,他避世于辽东,专著于治学、讲书。后来华歆向魏文帝推荐,曹丕下诏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管宁坚持辞让没有接受。后来魏明帝曹睿也诏他出来做官,管宁再次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