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教育是帮助孩子在真正意义上开启并协调他们的生命状态,推动他们的生命状态向着丰富、美好、高贵顺畅发展。
18.富于启发的话,就是好话。
19.如果我们能够做个有心人,学会对岁月、对往昔不断瞻顾,我们的生命会有多少内省多少收获!
20.我们能否多些警醒,做好当下,不让生命轻易流逝,这样,当几年后我们再次回想起这段时光时,或许会少些遗憾。
21.爱,就是希望和孩子一起走过平凡的岁月,就是默默注视着他,看他的变化,体会他的成长。
22.作为教育者,我们只要把真实而深入肺腑的生命体验与孩子真挚分享,生命的许多真谛与爱的符码,便尽在其中。
23.给人知识与技能,只是教育很小的一部分,触动另一个生命美好、高贵、丰富地成长,才是教育的真谛。
24.把一个孩子心头的理想“叫”醒,“叫”出来,胜过无数次补课。
25.教育,有魅力的教育,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叫”出孩子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6.教育者切实的生命体悟,离自我的生命最近,因此,也便离孩子的“内在”世界最近。
27.有效的激发就是诞生。
28.只要教育者用心,善于激发,一个偶然,可能会带动一个生命的出发。
29.一部教育史,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便是一部激发史。
30.只看“分数”,不及“其余”,这样的教育是危险的。
31.“形体的人”是“人”很小的一部分,家长只有把握住“想法中的人”,才可能更接近一个“人”的本质。
32.与孩子沟通交流时,不要说到最后总是否定孩子。谈话中要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多引发孩子进行自我否定。
33.每次家长会后,似乎都有家长强忍着一腔怒火,奔回家中,向孩子一通喷射。“教育”与“纠正”简单地变成了“怒火”与“发泄”。
34.“喷射”不是“纠正”,帮孩子“日常养成”才是“纠正”。
35.课堂,它的本真之一就是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多么辽阔与壮丽。
36.不只“批评”是“纠正”,“鼓励”更是“纠正”。
37.在生活中,教会孩子感动,“感动”就是“纠正”。
38.“建立”就是“纠正”。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该不断为孩子“建立”。建立理想,建立目标,建立信心,建立自尊,建立计划,建立习惯,建立视野,建立风度。在卓有成效的“建立”过程中,孩子会以强大的自我,自觉自愿,不知不觉,战胜多少不足与缺点,战胜多少怯懦与畏惧。
39.与孩子言说美,就是点燃心灵,就是交换思想。
40.“美”可以让孩子诞生信仰,而坚定的信仰才是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真正的发动机。
41.一个人只有在真正开始关注美、理解美、懂得美时,才不会隔离美、轻慢美,与之相伴的,他绝不愿意将“丑”留下来,更不希望自己变“丑”。
42.美,不仅仅是一种风景,这种“风景”内化到人的生命中,便会成为一个人的生命素养和自然而然的毕生追求。
43.教育,一个很大的责任,便是给人幸福。
44.有了美,生命就有了安顿——波光万顷,风景无限;有了美,一个人就不会一味沉迷于对物质利益的无限追求中。
45.心灵、精神、思想的诞生与不断丰富,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46.教育孩子,仅仅提出要求、立出规矩,这是不够的,教育需要的是激发出孩子的一种生命动力、生命愿望;在孩子摸索前行中,我们应为他们提供一份能量空前、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