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过年回家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当然不会太清闲,打扫卫生、贴好春联、收拾行李,然后去超市购买回家路上的补给。
超市里异常拥挤,我们由于只需要路上吃的消耗品所以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拥堵,直奔包装食品就好。结果不然,由于没有列购物清单,看到超市里琳琅满目的促销商品,这个拿起来看看,那个拿起来瞧瞧,很快就有了满满的一购物车。这期间还有一些自己平时因为不够健康或者减肥为由一直没买的,有看这折扣力度很大先买了再说的…超市里促销人员的叨嚷声里,透露出一股你不买就会吃亏的气息;各个商品堆头上一张张黄色的打折标贴更是给你的购物欲再次加码,“活动就到今天/明天结束”成为了能够让商品进入你购物车的最后筹码!就这样,在一次逛超市的过程中,我们一次次的被这个促销活动左右,购入一些完全不在计划内的物品,消费力plus。
而假期似乎又给了我们一个无条件购物的理由,假期经济不仅仅体现在旅游餐饮方面。放假对应的放松&享受心理,让我们不由自主、理所当然进行食物的储备,以便好好的窝在家里享受,给自己“仪式感”。过节就是要花钱的,工作挣钱假期花等想法导致,平时不买的很多东西,无论是超市里还是天猫上,都会跳到我们的购物车里,最终变成另一种收获的喜悦。看着各种“收获”,既可以是对我们工作成果的嘉奖,也可以是对辛苦工作的慰藉,还能表达对家人付出的感恩,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对个人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从而让人进入另一个努力的循环。
等到结账时,还送了一张200-50的券,在春节期间购买一定的商品,满200可用。这又有了另一种形式的心理暗示:200-50,这是75折呢,优惠力度还是足的。但这又跟网购的凑满减是一个套路,刚刚好凑到的时候是75折,也就是你能拿到的最低折扣。如果你买的东西250块,那么你也就只有8折的力度了。如果你一定要为了享受75折去凑单,那么很可能你购物车里有很多仅仅是为了凑单,到家之后无处安放的物品。因此而浪费掉的钱,一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这还不是全部,通常抵用券下方会有一行小字(仅限…或者…除外),这里面的花头就大了。首先是促销商品通常不参与活动,就是你觉得优惠的东西都不能用券!然后,生鲜水果这种能够很容易凑够金额,而且基本上是必需品的也一般不给用,剩下的你就只能靠凑了。很多时候你刚好凑够了指定金额,等到结账时,收银员告诉你抵用券不能用,因为某某不是参加活动商品,剩下的金额只有185之类,相信这个瞬间很多人都是崩溃的。
还有一种套路,现在很多餐饮推广,在大众点评等网站都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1. 79买100的抵用券(通常限制最多用2张)
2. 消费付款85折
这你会选哪个?你可能会说,当然选抵用券呀,79折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在你不能一下子判断哪种方式更优惠的时候,选打折,这样你95%的概率比选抵用券划算!消费过程也会更加的舒心~
消费金额低的时候肯定直接选打折,出现犹豫情况一般在两者相近的时候,这时候选打折你省去了凑单的烦恼,可以好好的享受这一次的消费行为。最近一次,我跟老公去吃串串,团了一个79抵100的券,限制锅底、酒水、调料都不能用,只能用来吃串串,我俩拼命吃,也才吃了107串,85块钱,相当于我们的79只抵了85,余下的还要现金支付!还好我是用更低的价格买到的这个抵用券,要不然我们这顿饭就几乎没有享受到优惠!
琳琅满目商品多,眼花缭乱心痒痒。
避免成为购物狂,列张清单很重要。
平时辛苦烦恼多,适当嘉奖也无妨。
自古套路得人心,不忘初心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