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是傻瓜,谁都是傻瓜!
《博弈心理学》第二章写了这么一则故事:荷兰曾经举办过一场“合作及社会两难困境研讨会”,邀请了众多博弈论专家参加。大会结束后,有两个学者—麦西克和路特组织大家做了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他们拿出一个信封,请在场的43位专家拿出钱装进信封里,如果最后这信封里的钱超过250元,麦克西和路特将自掏腰包,退给每个人10块钱,不过,如果信封里的不足250元,就要统统没收,大家谁也拿不到一分钱。
按照这个游戏规则,我想作为常人的我们,大脑粗略一算,平均每个人支付不到六块钱就完全可以超过250元,这样的话大家稳赚不赔。
但是,令每个人吃惊的是,最后的结果竟然是245.59元,比目标差了一点点。我想,面对这样的结果,不是你我不信,在场的各位专家更是不会相信,他们可能为比我们觉得更加的不可思议。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不仅仅是对在座学者的讽刺,毕竟它们是学者,他们根本就不缺那么一块两块的,假使有人真的拿出了十块二十块应该也没有多大事!
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我想有人在抱怨,抱怨如果有人多放七块钱进去就好啦,也许有人在后悔,悔自己为何当初不多放一些进去呢?
事实上,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想这样一个问题,那43位学者,真的有人奉献超过10块嘛?我想无论是学者,还是我们这些凡人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预期别人会拿出他们所该奉献的那部分,如果真的是那样,那自己交出来的那部分就是浪费。正是每个人都基于这样的想法(也许是因为每个人都太聪明了),所以最后的结果才会让大家失望的!
从另一方面来考虑,我觉得这就是人性的存在,因为大家都会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别人,觉得别人应该“履行义务”,而自己又想尽可能多的获取一些利益,正是有了人的某种“本性”,所以才会产生每个人都拿不回钱的结果。
这个“学者们失败的游戏”给我的思考就是对人性的思考。
其实,每一场游戏都是一种博弈,而博弈中又体现出了依存中有制约,博弈的英文单词是game说白了就是游戏,而游戏讲究的策略,,策略的高下就成了游戏参与者左右游戏结果的关键性因素,所以说博弈论其实就是对策略的一种思考,主要目的是为了谋求自己最大胜算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