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抹暖阳照亮星星
序言: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等待着被发现。也许有的星星生来不像其他伙伴那样明亮璀璨,但你不能否认他们也有自己的光芒,在某个瞬间,他们所发射出的光芒反而更加耀眼。
本周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和“星星”小男孩——小王的故事。
初遇小王时,他刚满8岁。引起我注意的是他与众不同的听课方式,无论是讲课、还是讲故事、甚至是玩游戏,他始终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座位上,要么埋头看书、画画,要么看着一点发呆神游,从不参与大家的活动,下课也是如此,孩子们说小王只喜欢一个人玩。
为了了解小王的情况,我把他请到了办公室,与他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几乎不说话,我问他问题时,他只是不停地翻动他的眼珠,什么声音也不发出。无奈之下,我只好请他回教室,然后继续观察,并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反映:孩子说话晚,表达不是特别好,因为幼儿园时说话慢,被小朋友嘲笑后,就基本不说话了,医生诊断孩子有“自闭诊”,请老师多多关照,孩子的智力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种孩子也被称为被灰尘遮住的“星星”。通过网络查询,我了解到:自闭症孩子的典型特征有三个,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以及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怎样才能使这颗“星星”再次闪闪发光呢?
真心保护,打破“星星”的屏保
一天下课,小婷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拉着我就往教室走,边走还边说:“老师,老师,快跟我去教室,那个小王被欺负了!您快去管管!”到了教室,看到小王把自己缩在教室门后的一个角落,小身子不停地抖着,门外几个孩子围着他劝他出来,欺负人的那个孩子被大家拦在另一边。我快速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两个孩子选了同一本课外书,小王先选好,但是那个孩子动作快一些,先拿到了书,小王也很想看,抓着图书不放,另一个孩子就推了他一下,抢到书走了,于是小王就躲进教室门后不出来了,抢到书的孩子也意识到不对劲,想把书还给他,可是小王就是不出来。于是,我接过那本图书,走到小王旁边,把书递给他,轻轻喊他出来。小王不接书,也不理我,只一个人面向墙,身体不停地抖着。
“怎么办?怎么办?”我在心里不停地做心理暗示:“冷静,冷静,我一定有办法的!”突然想起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好像里面就有这样的情景。“小王,别害怕!老师来了,我会保护你的。”我慢慢靠近他,伸手摸摸他的头:“乖,先出来。告诉老师,是谁欺负了你?老师帮你教育他。”感受到老师的保护,小王慢慢转过身,用手指了指抢书的同学。我严肃地把那个同学叫到身边,询问事情经过,旁边孩子都说是小王先选好,在拿的时候被另一个同学快一步抢走了,那个孩子表示自己没有看到小王伸手拿书,并真诚地向小王道了歉。小王拿到自己想看的书,回到自己座位看起来,全程没有说一个字。我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认真地对他说:“小王,老师会保护好你的!今后,遇到自己处理不好的事,都可以来找我!老师会帮你扎起的!”(“扎起”是重庆方言,意思是撑腰。)这件事后,我发现:小王上课时眼睛会看我了,下课时他会经常经过办公室门口看看我,问他是不是需要我帮忙,他会对我摇头,然后走开。慢慢地我发现,小王和我之间的屏保被打破了。
耐心等待,擦去“星星”的灰尘
小王还是不爱说话,也不会去回答课堂上的问题,但是他上课会看黑板,会做课堂作业了。打破小王的屏保之后,私下里,小王还是会和我进行交流的,我发现他的思路清晰,想得快,说得慢,如果耐心一些,他能慢慢说清楚的,这一发现让我很开心。我鼓励他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他同意试试。那节数学课,我们认识了周长,请同学们自己举一个例子。小王举手了,我请了他,他举起橡皮,边指边说:“橡皮的周长是这一圈!”虽然声音较小,内容不是很完整,说得也断断续续的,但是是他第一次当着全班同学发言,我表扬他回答问题时语言逻辑清晰,肢体语言配合适当,奖励了他一颗表达星,全班自发地给予小王热烈的掌声,我发现,小王脸上虽然没有表情,但是微微上扬的唇角显示出了他的开心。只要擦干净“星星”上的灰尘,“星星”就会发光。
用心挖掘,增强“星星”的光芒
小王的作业每次都写得很认真,他的字四四方方的,写得很好,作业本也非常干净整洁,我经常把他的作业本投影出来展示给全班学生看,让孩子们学习小王的书写;小王喜欢读课外书,知道许多昆虫、植物、军事知识,我借向他请教一些昆虫、植物等知识,引发其他孩子的好奇心,从而让其他孩子看到他的长处,接纳他,请教他,与他一起学习研究。
小王一点一点地进步着,慢慢地,小王每天都能回答一个问题了,小王有了2个好朋友,小王作业又得了优星,小王课间与同学玩游戏了,小王今天笑了三次……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我愿做那一抹暖阳照亮这些星星,让每一颗星星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